国务院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12月17日人民日报)
细读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报道,规划提出了符合实际、特色明显的“两区一带”功能分区,规划设定了13个定量指标,其中之一就是“鄱阳湖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也就是说永远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笔者认为这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核心。
众所周知,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其水量和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
绿水青山,生态良好,是江西一张傲人的名片。今天的江西,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0.05%,居全国第二;一至三类水质占全省总流量的76.8%;鄱阳湖更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鄱阳湖的“一湖清水”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惜努力的结果,30多年来江西省实施“灭荒”造林、“山上再造”和“跨世纪绿色工程”三大战役,森林覆盖率增长近1倍,水土流失面积下降近2/3,鄱阳湖湖体面积增加40%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江西来说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资源能源压力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容易恶化的关键时期,要永保鄱阳湖“一湖清水”,就必须探索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永保鄱阳湖“一湖清水”,就是从保护生态入手,延伸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而现在国家批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吸取国内外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经验教训,着力保护和修复湖泊生态系统,合理开发环湖平原地区,探索大湖流域保护、治理、开发的新经验,这才能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才能维护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它不仅关乎环鄱阳湖地区、关乎江西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关乎我国东南腹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改善。
永远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离不开各大河流源头地区的主动策应,离不开各大河流上游地区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大河流沿岸地区的积极参与。也就是说,需要以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切实保护鄱阳湖区域优良的生态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高度统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的就是达到保护和发展的协调统一。
永远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令人神往的规划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到2015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江西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