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台历 

360万“小卫士”游进共库 净化乐平“生命水源”

媒体:内详  作者:程万海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2/8/10 6:46:51
  景德镇在线讯:“放流啦!有了你们,乐平水源地的水质就更加有保障了!”随着一声令下,360万尾夏花鱼苗带着工作人员的美好愿望,欢快地冲进乐平市共产主义水库(以下简称“共库”)水里, 悠哉悠哉地在水里游走。

  8月8日上午,细雨蒙蒙,“保护一湖清水 建设生态乐平”2012年乐平市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共库举行。乐平市农业局和渔政水产站的工作人员忙着向水库里投放夏花鱼苗。“可别小瞧了这些小鱼苗,虽然它们长不过三五厘米,可却是天然的‘水质清洁卫士’。”乐平市渔政水产站站长肖林华介绍说,这次增殖放流投放的鱼苗主要是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种,它们主要以蓝藻等藻类浮游植物为食。大量投放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种,能明显控制和减少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作用,亦能有效减少水体蓝藻数量,逐步形成良性生态水域环境。

  “湖库中每生产一吨花白鲢,就要消耗40吨藻类,可减少水体中氮3.7吨、磷0.51吨。这次投放的鱼苗都是优质夏花,成活率高达90%,预计3年后将为共库新增渔业资源5000吨。换句话说,这些鱼3年就可以消化水库里的20万吨藻类,减少水体中的氮1.85万吨、磷2550吨,这对净化共库水质、保持库区生态平衡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肖林华如是说。

  为改善渔业资源状况,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以来,乐平市不断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增殖放流力度,连续8年在乐安河流域进行增殖放流活动,筹资76万元投放夏花鱼苗3300万尾,有效改善了乐安河渔业生态环境,有力促进了乐安河流域水系野生鱼类的繁殖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保护。

  实施增殖放流,不仅能有效控制水库中的藻类生长,还为保护水质提供了有效保障,是净化水质、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共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维护水库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进一步提高共库水质,该市今年首次将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主战场由乐安河转向共库,第一次在水库组织增殖放流活动,向共库投放了价值8万余元的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苗,净化乐平城乡居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确保“一湖清水进万家”。

  乐平市农业局副局长吴松林介绍说,这种“以鱼养水”的生态保护办法在乐平市水库还是第一次采用。通过开展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不仅可以较好地改善共库渔业结构,维护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滤食性鱼类的净水作用,进一步保障乐平水源地水质良好。

  为保证科学投放,乐平市渔政水产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放流实施方案,并组建专门队伍实施放流。放流前,工作人员对放流鱼苗进行抽样检测、检疫,保证品种规格和质量,并对鱼体进行消毒、增氧,有效地保障了放流鱼苗的成活率。

  据悉,共库是1960年建成的一座大(二)型水库,库容为1.437亿立方米。水库水质经江西省疾控中心检测为天然弱碱性水,达到一类水源标准,是乐平市饮用水水源地,担负着该市城乡40万居民供水保障任务。近年来,该市对共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十分重视,投放有净化水质作用的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仅是乐平市确保共库“一湖清水”的重要举措之一。共库水质能够保持得好,主要得益于乐平市委、市政府在水质提高和水土流失保护上作出的一系列努力:2010年,该市建成江西最大的城乡一体化共库引水工程后,积极与婺源、德兴协商,共同签署了《平安林区边界联防协议书(乐平-婺源-德兴)》,正式启动了共库生态保护联防工作,为保护好共库优美的水资源环境保驾护航;2011年,该市出台了《乐平市饮用水共库水源地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将以取水口为半径的155平方公里库区流域面积列为准保护区,筑起乐平40万居民“生命水源”安全屏障。

阅读 30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邮箱] [社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