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已成净化污水的“秘密武器”,横穿庐江县汤池镇的马槽河,原本被居民称作是藏污纳垢的“龙须沟”,自从建成了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清澈的河水与岸上林立的杨柳、水杉相映成趣,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7月23日,“江淮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实地察看汤池镇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探究了这里污水净化的秘密。
汤池镇生态湿地污水处理2007年运行,每天净化全镇近3000吨污水。“污水进入湿地前化学需氧量一般在150至200毫克/升,流出湿地时为40至60毫克/升。”庐江县环保局总工程师黄治祥说,沙滩过滤后的污水进入三级跌落生态湿地,微生物消耗污水有机成分,丰盛水草固氮除磷,污染物被有效降解、吸收和转化。
臭气熏天的生活污水经沉淀过滤后流经沙滩、水草组成的生态湿地,“摇身一变”成一股股清流进入巢湖,巢湖市目前有18个乡镇因地制宜建成生态湿地处理系统。合肥市也看中了生态湿地的简易、价廉等优点,计划在南淝河上游建造一块万余平方米的湿地,净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然后补充到南淝河去。
湿地有“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的美称。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湿地成为巢湖治理的新模式。巢湖湿地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1.2亿元,修复重建湿地6300多亩,其中回收滩涂1700亩,建设湖滨带4632亩,成为净化巢湖水的天然过滤器。合肥市为巢湖镶嵌“绿色项链”,先在岸边修建50至150米宽坡地,然后在坡地上种树木下栽水草,天然的林地和湿地共同筑成生态堤坝防止崩岸。合肥市目前已建成建成963米“巢湖生态治理实验段”,2012年可望达到17公里。(记者刘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