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都昌县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调研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8/11/15 14:12:30
       【前言】“江南千条水,贵州万重山,五百年后看,贵州胜江南”。今天,该诗作者刘伯温的预见似乎得到应验,在江南很多地方饱尝现代工业带来切肤之痛时,贵州很多地方因开发晚而没有或很少遭受现代工业带来破坏显示出后发优势,独特、稀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最符合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的理念和需求,“穷山恶水”变成了“金山银水”,2006年,贵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747.89万人次, 全年旅游总收入达387亿元,而且这两个数字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

  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世界白鹤王国,拥有一个省级森林公园,一个省级候鸟保护区的“鄱阳湖上都昌县”,同样也会因为“晚开发”为而具不可估量的发展旅游潜力,2006年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都昌县,可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契机,以本县特有的湖光山色、田园风光、文化内涵为基础,通过新农村建设,整合资金、倾斜政策,有计划地逐步打造一些具有良好的乡村旅游潜力的村庄,大力发展被誉为“无形贸易、无烟工业”的乡村旅游业,使之成为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第三产业的龙头,招商兴工的补充,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功能、发展趋势、发展状况

  1.1概念:所谓乡村旅游,就是发生在乡村和自然环境中的旅游活动的总和。它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游客体验农业野趣,参与农事活动,食用新鲜的无公害的粮食、蔬菜、水果,购买新鲜的农副产品,达到暂时离开繁华、喧闹、紧张的城市生活,获得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休闲娱乐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1.2功能: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 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稳定农村、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已具相当规模。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加速农民脱贫致富、消除城乡经济差别、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1.3发展趋势: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我国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正步入工业化阶段、城市化,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林立的高楼大厦、繁忙的工作生活使城市居民需要定期放松自己紧张精神和疲倦的体力,更加向往清新的空气、乡土的气息、民俗的风情、田园的风光、湖光山色、悠闲的节奏,这就构成了城市居民进行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蓬勃发展的城市经济使得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加,支付能力得以提高,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普及无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刺激作用。而国家实施的双休日和黄金周制度的实施更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充足的闲暇时间,此外,大型旅游景区的喧闹、拥挤、城市化也是乡村旅游日益受欢迎的理由之一,所以说,乡村旅游成为日益流行的目标市场格局势在必行。
  1.4发展状况:国家旅游局宣布,2006年中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为主旋律的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异军突起。我国贵州省早在2005年就有15.53万农民直接、间接从事乡村旅游,占全省旅游就业人数39.76%,实现旅游收入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业绩。江西省2007旅游收入将突破460亿元,在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后花园”的战略思想主导下,全省各地都在本着“政府主导、农民自主、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突
  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推动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相结合,积极扶持乡村旅游发展,使不少偏远山村初尝发展旅游的好处,乡村旅游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我市星子县目前有“农家乐”餐馆68家,2007年以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游收入可望突破5000万。都昌县乡村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目前尚未真正启动。

  二、都昌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劣势

  都昌县已经到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时机,有以下原因:
  2.1 都昌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鄱阳湖上都昌县”,鄱阳湖之美在都昌,山水风光原生原貌,自然风貌密集成群,更有“魔鬼湖”、“江南戈壁”、等许多怪山奇水和神奇景观,让历代文人墨客留恋忘返。面积120平方公里“三尖源森林公园”正欲走出深闺, 185万亩湿地、总面积61.65万亩“江西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面纱正被撩起,“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世界白鹤王国”之誉正在声名远播。此外,更有我们祖先辛勤耕耘留下的人文、遗址古建的宝贵遗产如七里桥、石树围屋等。还有现代农业带来的旅游观光潜力,如徐埠山峰大白桃、万户西湖早熟梨。
  2.2都昌有利的地理位置。都昌北倚长江,南临鄱湖,毗邻湖口、彭泽、波阳,同永修、新建、南昌、余干隔水相望,处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地带中心。从大旅游上看,都昌居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四大风景名山中心,处庐山、石钟山、龙宫洞、景德镇、婺源江湾、安徽黄山旅游线上中点,拥有十分优越的旅游地理位置。
  2.3新农村建设及国家惠农政策实施。新农村建设启动后,将有大批支农资金下拨和惠农政策出台,可以重点挑选山水风光、人文景观、遗址景观、古建景观、农业观光这5种类型有乡村旅游发展前途的村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整治建设试点,同时整合其他如水利、交通、扶贫、林业、环保、农业开发等相关资金,并运用市场操作手段,逐年重点打造出一批乡村旅游新村。
  2.4存在劣势:机构未立、意识不强、基础薄弱,资金、人才严重不足。到目前为止,都昌县尚未成立旅游管理专门机构,干群对旅游开发意识淡薄、开拓精神不够,“捧着金饭碗讨饭”现象严重。许多村庄道路交通设施较差,建设资金不足,旅游专业人才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都昌县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定位

  3.1基本理念。推进新农村,发展乡村游
  3.2产业定位。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第三产业的龙头
  3.3发展口号。 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
  3.4战略原则。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策帮扶、整体规划、有序开发
  3.5重点区域。重点打造以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为重点的景观的开发点,精心依托 “三尖源森林公园”景观为重点进行乡村旅游开发,依托其他有特色村庄进行乡村旅游开发。
  3.6客源市场。稳定九江景德镇等周边城市客源,拓展未见过大湖泊的城市客源。

  四、都昌县乡村旅游开发步骤

  4.1成立机构。成立专门领导、组织、管理我县旅游开发的常设机构,负责政策支持、管理规范、市场监督,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和资金、倾斜政策。成立乡村旅游公司和协会组织,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政府资金有限情况下,广纳社会资金民间资本,采取合作、租赁经营形式筹资开发。
  4.2资源调查。组织全县乡村旅游资源调查,按照地文景观、人文景观、生物气候景观、遗迹遗址、建筑设施、旅游商品等分类,形成详细的调查材料。
  4.3整体规划。聘请专门的规划设计机构进行整体规划和重点规划。
  4.4科学选点。按照规划和开发战略,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申报,进行科学选点,每年选择15个左右村庄进行重点打造开发。
  4.5打造开发。根据全县的总体规划和村庄重点规划进行打造开发。用市场化的手段,加大营销力度,精心策划,推出旅游精品。

  五、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围绕行、游、住、食、购、娱6大要素,将其精心设计制作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包括:文化探密、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观光、体验生活等。
  5.1村落民居旅游模式。即以村落民居建筑为凭借和吸引物,开发旅游项目。
  5.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凭借和吸引物,充分展现农耕文化、乡土特色、民俗风情如体现山里人家、水上人家生活的乡村旅游。
  5.3生态休闲旅游模式。即以环境优美的农村田园生态环境和各种农事活动为凭借和吸引物,“吃农家屋、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将农村生态和农事风情、旅游与休闲相结合,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5.4观光农业游模式。以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产业作为支撑,如参观珍珠生产加工,果品生产加工等。
  5.5寻古探幽特色乡村游模式。如依托鄱阳湖古战场、古枭阳遗址等进行村庄开发。
  5.6综合型的乡村旅游模式。即将各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集中于一体进行开发。

  六、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构思

  6.1重点打造以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为重点的景观的开发点
  “鄱阳湖上都昌县”,208.55万亩水域总面积是都昌县最有优势的旅游资源。全国第一大淡水湖、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世界候鸟王国作为主要诉求点,品鱼、珍珠、观鸟、玩沙、访古为主要内容进行景观开发,沿湖乡镇的一些村庄作为载体进行规划。
  “玩水”游。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犹如巨大的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园芳草碧,梅黄烟雨中,枫红送暑归,翠竹返飞雪”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而且由于没有受工业化污染,鄱阳湖水质在全国淡水湖泊中排名前列。
  主题:游船观赏,观光旅游
  重点发展的村庄:主要是沿鄱阳湖村庄。
  “品鱼”游。都昌鱼类资源丰富,达12目25科118个品种,尤为盛产鲤、鲫、鳊、鳜、鲢,特产有银鱼、青虾、河蟹。精心挑选一批村庄湖边打造成“渔家村”。
  主题:打鱼、钓鱼、吃鱼、渔家生活
  重点发展的村庄:主要是沿鄱阳湖村庄。
  旅游商品:银鱼、鄱湖醉鱼、青虾、螃蟹等
  “珍珠”游。2005年被农业部正视命名“中国淡水珍珠之乡”。
  主题:珍珠采集、加工、交易
  具发展潜力的村庄:主要是沿鄱阳湖村庄。重点虬门、古塘、梅沙、柴棚,三汊港长溪等。
  旅游商品:珍珠饰品、珍珠粉等。
  “观鸟”游。鄱阳湖被慕名前来游览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会长——英国菲利普亲王、丹麦亨利克亲王称作是“珍禽王国”、“中国第二长城”。这里共有鸟类近250种,其中有 13 种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这里有着占全世界白鹤总数95%的最大的白鹤群,数量达4000只以上。此外,鄱阳湖被称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群体所在地,鸿雁数量达 3 万只以上。还有被国际环界赞誉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被摄影家、美术家们情有独钟的“模特儿”---鹭鸟。2004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在都昌设立“江西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范围共涉及8个乡镇300余村庄。近几年,先后接待了20多个国家的来宾来鄱阳湖观湖、赏湿地、拍摄珍禽候鸟,大大提高了鄱阳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主题: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具发展潜力的村庄:保护区范围共涉及的村庄,重点 三汊港赤岸、多宝洞子李村等
  “玩沙”游。以多宝乡为重点规划。
  主题:南方沙漠
  具发展潜力的村庄:多宝乡一些村庄,如帅建山、金沙下陈等村。
  “访古”游。1363年鄱阳湖大战的胜利,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础,并为以后的北伐和攻灭元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主题:以“沉枭阳、浮都昌”、“朱元璋大战鄱阳湖”。
  重点发展的村庄:以老爷庙、枭阳古城等为依托,重点发展多宝乡、周溪镇等沿湖村庄
  6.2精心依托 “三尖源森林公园”景观为重点进行乡村旅游开发
  三尖源森林公园位于我县东北,行政区划分属两镇(大港镇、蔡岭镇)、两场(红光林场、武山林场)、两库(大港水库、张岭水库)六个单位,面积120平方公里。“鲜红鲜红的史,翠绿翠绿的山,碧绿碧绿的水”是公园最好的写照。公园共有44座山岭,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余座,其中三尖源海拔647.3米,为全县之脊。公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富有山区特点,年平均气温只有16.1度,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5度,有天然空调的称谓。公园林地面积7823公顷,活立木蓄积20.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7.8%,植被种类45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共有179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8种,省级保护动物100余种,被誉为典型的野生动物王国。公园水资源比较丰富,包括大港、张岭两大水库和若干小水库,两大水库流域总面积85.6平方公里,总库容6110万立方米,水随山转、山依水立,港湾湖汊穿山进谷、峰回路转,形成天然水上迷宫。公园秀峰耸峙、山色空蒙、林海苍茫、绿浪翻涌,天然一幅风景画卷,初步统计,共有可开发的飘水岩、望晓松、三尖源等自然景观22处,新四军留守处、三尖源宝塔遗址、望晓源等人文景观12处。
  2005年11月,都昌县成立了“江西省三尖源森林公园筹建领导小组”,正式开始项目申报。2006年 10月,虽经江西省林业厅审核通过,三尖源森林公园被正式批准设立,但依旧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公园区域内的村民生活依旧贫困。
  依托公园景点资源,以公园区域内的村庄为基础,利用新农村建设契机,重点开发乡村旅游,必定会是一条保护、开发、富民的最优途径。
  “红色”游。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就是赣东北工农红军主要游击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又是抗击日寇的阵地,田英在这里留下让后人缅怀的战斗历史。
  主题:深挖抗战革命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依托景点:新四军留守处、陈毅经过的老房子、望晓松、烈士纪念碑、练兵场遗址、试剑石、饮马池、望晓源、复兴岩、歼寇坡。
  重点发展的村庄:王池村、王竹村、老街、石家大屋、曹红村、下冲、上冲这些村庄。
  “绿色”游。
  主题:以“山里人家,吃山里饭、品山里果、赏山里景”为重点。
  依托的景点:曹芳飞瀑、神侣松、大佛山、小佛山、瓢水岩、龙潭、小石门、千年银杏、高塘古村、九龙参珠、观音石、产子岭、夫妻石、卸衣岭、三尖源、雷公洞、翠竹溪、土目古桥、三尖源宝塔遗址等。
  重点发展的村庄:高塘、横岭、曹站、椒远山、黄土源、老义冲、月形里、黄家塘、责假山、土目源、石家大屋、石宣村、王佰村、曹芳、梅溪、樟树下等。
  “白色”游。
  主题:在大港水库、张岭水库垂钓、游泳、吃鱼、水上游玩等项目。
  依托的景点:大港水库、张岭水库、狮子山、鲶鱼山等。
  重点发展的村庄:谢汉村、石岳、吴贤村等。
  “山珍”游。
  主题:品山珍、尝绿色食品
  依托发展的旅游产品:竹笋、香菇、木耳、葛粉、山鸡、幸福仙子茶、石鱼、板栗、猕猴桃、特种水果等。
  重点发展的村庄:主要是森林公园规划的七个生产经营区,以谢汉村、石岳、曹芳、曹站、土目、石家大屋等,主要以生产、加工、销售天然无公害食品为主。
此外,这四种旅游形势可以相互交织进行。
  6.3依托其他有特色村庄进行乡村旅游开发
  “人住农家院,享受田园乐”,才是成功的乡村旅游开发。满足游客向往大自然、渴望放松身心、回归大自然的强烈愿望。针对市场需求,创造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优质的服务、特色的项目,处处特色突出、品位高雅、文化悠远、民风淳朴,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让游客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下榻农家庭院,品尝山野菜、农家饭, 或游走古宅深处,欣赏先人的杰作,感悟历史的久远;或围坐篝火旁,烧烤野炊、享尽人间美食,观民俗表演、尽享民风乡土之情;或垂钓于田野池塘,体味乡村文化;或徜徉田园,采摘时令蔬菜、新鲜水果,分享收获的喜悦,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心灵的放松。
  村落民居旅游模式。即以村落民居建筑、古建筑群等、古民房、古宅为凭借和吸引物,进行开发旅游项目。
  重点开发的村庄:苏山学舍村、汪墩石树围屋、卢村明屋、南峰梅树园花屋、狮山李贺清代建筑、南峰白水塘花屋、芗溪黄坡花屋、汪墩石树圈屋、北山铺前秦村(清代古建筑群)、土塘信和鼓楼村、狮山李贺村等。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凭借和吸引物,充分展现农耕文化、乡土特色、民俗风情如体现山里人家、水上人家、少数民族生活的乡村旅游。
重点开发的村庄:大港高塘村、多宝马家堰等。
  生态休闲旅游模式。即以环境优美的农村田园生态环境和各种农事活动为凭借和吸引物,“吃农家屋、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将农村生态和农事风情、旅游与休闲相结合,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主题:“人住农家院,享受田园乐”
  重点开发的村庄:如蔡岭谭树村、鸣山山下村,多宝帅建山村,汪墩御驾山村等。
  观光农业游模式。观光休闲农业是一项迅速成长并被世界范围所认定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也是农业和旅游业两个产业之间互相磨合、交融而形成的一种新兴农游交叉产业。以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创意,在满足游客休闲体验乐趣的同时,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产业布局进行。
  主题:“观(农业观赏)、尝(品尝农产品)、娱(农业娱乐)、劳(劳作体验)、育(农业教育)、购(购买农副产品)”
  具发展潜力的村庄和产品:徐埠山峰(大白桃)、徐埠韩田(板栗)、徐埠良种场(柑桔)、汪墩蒲塘(温柑)、万户西湖(早熟梨)、中馆大塘(油茶)、都镇西河(蔬菜)、土塘长山(三黄鸡)、土塘潭湖(黄栀子)、阳峰吉阳(紫皮蒜)、多宝昭兴(蔓荆子)、中馆龙虾养殖、2799工程等。
  寻古探幽特色乡村游模式。如依托鄱阳湖古战场、古枭阳遗址等景点作布局。
综合型的乡村旅游模式。即将各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集中于一体进行开发。

  七.都昌县乡村旅游目标

  7.1战略目标。“旅游产品精品化、旅游空间区域化、旅游市场网络化”。 “精品化”指高标准选点、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服务,以质取胜。“区域化”指以鄱阳湖区、省级候鸟保护区、三尖源省级森林公园三大块为主,形成三个优良的旅游信息廊道,辐射和带动全县。“网络化”指本县旅游市场形成管理、服务、信息网络的同时,还要利用景九公路经过都昌的优势,同周边旅游市场接轨,纳入九江大旅游计划、江西旅游网络、泛珠三角旅游格局中。
  7.2开发目标。先以鄱阳湖区、省级候鸟保护区、三尖源省级森林公园三大块中村庄为主,加上其他有特色的村庄进行打造。从2008年开始用,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争取部门扶持资金,采用市场方式筹集一定资金,按每年重点打造15个村的进度,用4年的时间打造60个乡村旅游村庄。
  7.3游客目标。据预测,到2010年,全省旅游总人数可达1亿人次,都昌作为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争取在2013年每个乡村旅游村庄达到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的目标,旅游总收入可突破1亿。

  八、都昌县乡村旅游注意事项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尽量做到“一村一品”,避免程式化。
  (2)贴近自然、保持乡土特色,避免城镇化。
  (3)注重人文与自然的和谐融合、传承传统民族民俗文化,避免过度现代化。
  (4)统筹规划、配套设施到位,避免低档化。
  (5) 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尽量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可以开展的项目有观赏项目、品尝项目、购物项目、务农项目、娱乐项目、疗养项目、度假项目等许多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深旅游者体验的效果,增加农民收入。
  (6) 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目前农村地区又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的状况,这就要求拟开发乡村旅游的地区,要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加与环境协调的娱乐健身、改善给排水、厕所等配套设施。
  (7) 重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随着开发乡村旅游的地区逐渐增多,乡村旅游产品市场逐渐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各个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 由于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相互之间也存在着竞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因此必须加强对市场营销的重视,可策划重大旅游事件,招聘营销专门人才,同旅行社建立业务关系等等良好的营销措施,保持稳定的客源量,能保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8) 加强乡村旅游管理。政府要切实加强管理和引导,协调各方利益,加强经营管理,改善服务质量,乡村旅游不能降低标准服务,开发乡村旅游的地区要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外地人才的引入,运用现代管理制度和方法去经营乡村旅游,这样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长久发展,才能带动农民走上旅游致富之路。

  综述:“不怕眼前落后,就怕眼光落后”,诚然,都昌县乡村旅游业目前只是发展在萌芽状态,尽管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是,只要立志赶超、乘势奋发,不远的将来,人们必会为都昌县利用新农村建设将乡村旅游事业推进辉煌灿烂而欢歌喝彩。

  (都昌县委农工部   江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f72720100bjhv.html

阅读 2042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