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婺源发展旅游用活“老家底”

媒体:上饶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4/2/11 6:55:41

吕富来 记者万明报道:日前,随着浙源乡凤山村查氏宗祠和思口镇新源村俞氏宗祠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婺源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增至5处15个点,位居全国前列。婺源县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文物保护工程,使得该县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全国民俗文化村12个,中国传统村落15个。目前,以徽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占全县旅游90%以上的份额,璀璨的历史文化吸引游客纷至沓来。2013年,该县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门票收入2.5亿元、综合收入51.8亿元,分别增长19.2%、15.8%和20.5%。

婺源古村落资源丰富,徽文化底蕴深厚,以古村落为载体,宗祠、官邸、商宅、民居、“三雕”等文化瑰宝熠熠生辉。该县以建设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契机,成立古村落保护协会,出台《婺源县文物保护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同时,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开展“婺源·徽州传统社会”大型课题研究,深入挖掘整理传统民俗文化。

近年来,婺源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文化普查工作,对于分散在乡野的古建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建档。并对新发现的古建、古桥、古牌坊等500多处文物,依法开展科学的文物保护工程,做到维修或恢复重建后的文物建筑、传统村落与历史原状同周边整体风貌相协调。为提高旅游城市文化品位,该县还大力实施城区改造工程,投入上亿元恢复了太子太保四柱牌坊、文公阙里牌坊、孔庙大门等一批古建,保护了虹井、廉泉等文物。同时,“复活”了徽派景观桥、文公大桥、婺女神像等一批文化景观。此外,投入巨资对全县3000多幢公路沿线和景区(点)非徽派建筑实施“改徽改古”工程,还开发出一系列“三雕”徽派建筑模型,免费设计6套徽派建房图纸,引导百姓传承徽派建筑艺术,将全县打造成为“徽文化大观园”。

阅读 396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