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鹰潭7月21日消息(记者胡啸 通讯员耿德成 陈丹微)7月20日上午,在风景如画的桃花洲,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举行隆重的刺鲃人工增殖放流活动,这是景区首次实现原产地野生鱼种人工繁殖驯养放流,共投放泸溪河原有野生鱼种中华倒刺鲃5万余尾,价值约20万元。
刺鲃,又名青棍、黄娟鱼、军鱼,属鲤科。刺鲃体稍呈圆筒形,吻较圆钝,须2对,鳞大,背鳍无硬刺,最大个体可长至6公斤,肉质鲜嫩可口,喜欢生活于水流较急、砾石底质、水色清澈的江河中,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适合作为山谷水库的驯化放养对象。
本次人工放流活动主题为“珍爱水生动物,呵护、保护泸溪河”,旨在尽快修复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泸溪河的渔业资源,迅速打造泸溪河“鱼跃人欢”的渔景,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仙境龙虎山增添“灵”气、“生”气和“仙”气。这项活动不仅是龙虎山的“造景工程”、“生态工程”,更是龙虎山渔民的“民生工程”,事关龙虎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渔民致富和景区繁荣的大事。
据介绍,这次人工放流的华倒刺鲃,全部是由泸溪河原有野生鱼种人工培育驯养的,体长均在15-20厘米左右。景区农水部门负责同志介绍,经过人工繁殖驯养的刺鲃,放流后不怕生,需要投放少部分饲料喂养,在泸溪河上漂流的游客也可以携带适量鱼食喂养刺鲃。届时,泸溪河将形成“人在画中游,鱼在水中游,鱼随人船走”的独特风景。
另据了解,在人工增殖驯养放流的同时,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毒鱼、电鱼、炸鱼等破坏渔业生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出“爱鱼、护鱼、赏鱼”的浓厚氛围,着力培育渔业资源,积极发展“渔家乐”等渔业休闲旅游项目,为鹰潭市民和广大游客保护好一河青水、一河活鱼,为创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