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新余发展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工程

媒体:新余日报   作者:辛仲平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0/3/16 11:11:33
——积极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全力以赴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
 
 

  编者按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果断地确定“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重大决策,号召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努力完成新余发展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工程。
  目标决定信心,方向凝聚力量。“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目标,需要我们对许多问题作出理性而富有远见的回答。我市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其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是什么?我们将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措施?实现宏伟目标将给新余带来什么变化?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广大读者普遍关注的,也是我们应该作出科学而有力地回答的。为此 ,本报推出大型解读文章《新余发展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工程》。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实事求是地解读“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这一关乎新余前途和命运的发展战略,为群众释疑解难,为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鸣锣开道,使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共为,坚定不移地朝宏伟目标迈进。

  历史,又一次垂青新余
  机遇,又一次眷顾新余
  新余,曾书写一篇艰苦卓绝的创业史
  新余,将续写一部负重拼搏的奋斗志
  一个新能源聚集的太阳
  一个新材料造就的太阳
  正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冉冉升起,冉冉升起……

  在新一轮发展机遇期,每个城市都在新起点上确立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新余正处于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阶段,正处于积蓄能量、爬坡攻坚的重要关口,必须以击鼓奋起的士气、跳起摸高的勇气、顺势而上的锐气、勇猛直前的虎虎生气,积极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力以赴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狠抓机遇进位赶超,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努力成为赣西地区创业环境最优、生态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尽快进入全省经济发展“第一梯队序列”,全面建设新型工业城、科技创新城、文明生态城。
  一、历史机遇篇
  智者预示机遇,强者把握机遇,弱者等待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能否抓住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培育新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绿色、智能、普惠、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决定着新余现代化进程的方向。

  ——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去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江西未来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1月31日召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又在北京召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座谈会。全国瞩目江西,世界惊羡江西。每一次重大决策都造就一次发展良机,新余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规划对我市定位为“着力发展光伏、钢铁和旅游产业,建设光伏产业基地、特种钢材制造基地和赣西区域中心城市”。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其本质内涵: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省委书记苏荣同志曾形象地比喻为“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关系紧密,缺一不可“。我们要积极主动跟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步伐,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中有更大的作为。
  ——百万人民的共同期盼。今年1月22日,随着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江西省副省长谢茹和新余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安泽共同开启按钮,标志着新余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建设正式启动。去年11月,经科技部批准,新余市正式命名为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这是继去年6月被科技部正式确定为国家硅材料及光伏应用产业基地后,我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加快推进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建设,不仅将为重大高科技项目和著名研发机构落户发展提供载体,而且有利于加快培育代表江西乃至全国科技创新水平、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对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速城市、产业和环境有机融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如省委书记苏荣同志所说:“机遇是全省的“。一个地方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关键在于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新余已明确定位于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这是引领新余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惠及全市,造福子孙的伟大工程。今日新余,重大机遇相逢叠加,接踵而至,我们必须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目前,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上升期,重大工作推进正处于攻坚期,积蓄的发展动能正处于释放期,国家新能源科技城正处于奠基期。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支撑持续快速发展的新空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自主创新,培育支撑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创造支撑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动力。
  二、增强信心篇
  目标重于一切,态度决定一切,行动创造一切。高扬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旗帜,就是彰显一种责任,激发一种潜能,达到一种境界,创造一种奇迹。实现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和嬗变,这决非“小”与“大”量的提升,而是“弱”与“强”质的飞跃。

  ——信心来源于我市新兴产业的基础和优势。长期以来,钢铁产业是新余工业唯一的支柱,新余市决策者敏锐地意识到,产业支柱单一必将形成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差。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产业结构怎么调?在短期内,新余便实现了从“钢城”向“太阳能城”的华丽转身。光伏产业作为发展工业的“一号工程”,谱写了新余工业史的新篇章。以赛维带动,充分发挥硅料、硅片产业资源优势,通过做大主业、做强配套产业、做优辅业,已基本形成“硅料—铸锭—硅片—电池—组件—太阳能应用产品”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目前,在新余注册成立的光伏企业达17家,在建项目16个,从业人员2万余人。光伏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新余工业经济发展,随着光伏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产业链条日臻完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
  从节能减排中寻找产业空间,低温余热发电和风力发电异军突起,华电膨胀螺杆动力机、力德永磁电机作为节能减排产业的代表作,市场占有率逐步加大。年产1万台(套)螺杆膨胀发电机项目已在新余开建。拥有世界先进风力发电设备生产技术、立志成为全球最大永磁风力发电机供应商的力德风力发电公司,全面启动建设永磁风力发电机和永磁电机一期项目,项目达产达标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5亿元以上。目前,新余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钢铁为主导的多轮驱动、多个支柱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解决了 “一钢独大、一元支撑”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三大产业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超常发展、均衡发展、多元发展。
  ——信心来源于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近年来,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连续7年保持GDP15%以上的增长,连续5年增速保持全省第一,即使去年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全市仍然实现生产总值13.5%的高增长。培育了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新兴支柱产业,全省“三个千亿”工程新余占其二。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2008年至2009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5%,2009年实际利用内资170亿元,增长82.6%,实现外贸出口总额24亿美元,其中出口10.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出口额总量均居全省第二,出口额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均列全省第一。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去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增长207.7%。金融机构全力助推经济发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405.8亿元,净增131亿元。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率达到56.5%。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已成为全国园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正加紧推进。近年来,我市在具体实践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经过摸索与尝试,已形成了重点工程“六个一”推进机制,时间倒逼、百名干部编报项目、百支小分队招引项目、“保姆式”服务等工作机制等。
  ——信心来源于我市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思路和举措。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以超常规的思维,理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营造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响亮提出了“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宏伟目标,并高度概括了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本质内涵:核心是加快发展,特色是新兴产业,关键是科技创新,重点是项目建设,目标是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科学定位是:建设新型工业城、科技创新城、文明生态城,努力把我市建成经济发展快、创新能力强、生态环境好、文明程度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决定信心,方向凝聚力量。这个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它既要实践来展示,又要理论来提升。今年2月25日至28日,市委、市政府利用4天时间举办全市领导干部读书班,通过主题教育的形式,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形成了强大的共识共为,掀起了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热潮,为实现宏伟目标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三、奋力拼搏篇
  强力推进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建设,必须突破前进中的各种障碍,化解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在不争论中干事,不折腾中发展,不干扰中前进。经济发展看创造力,破解难题靠执行力,赢得主动靠战斗力。新余儿女砺壮志,而今迈步从头越!

  ——咬住目标,扬优成势,力推五大基地建设。按照李安泽市长提出的“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和“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这“两条主线”,统一思想,认准定位,咬住目标,奋力前行。努力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自觉把国家战略融入具体工作之中。一是力推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已注册新能源企业21家,在建项目18个,投产企业11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基本形成了以光伏产业为核心、风电产业和节能减排设备制造业为补充的“一大二小”新能源产业。重点打造3个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即打造世界最大光伏产业基地,世界最大的永磁风力发电机基地,世界最大螺杆膨胀发电机基地。二是力推新能源研发基地建设。正在加快建设赛维LDK国家光伏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稀土永磁电机技术研究中心力德风电研究所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在新余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技创新“543211”工程,即用3年时间,主攻5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办好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新建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实施20个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培育10个创新型企业、组建1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三是力推新能源教育基地建设。目前最缺的是三种人才,一是探索者,主要指专家、学者;二是实践者,主要指实际操作能手和高技能人才;三是推动者,即政府公务员中的管理人才。为此,一定要加强人才战略政策研究,加强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重点培养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结合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余职业教育要面向全球引进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突出学科特色,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大力培养企业所需的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和新能源产业工人。四是力推新能源产品交流基地建设。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新能源产品一条街,努力建设国际新能源商贸大市场。大力推广新能源产品的示范应用。以建设好3000千瓦江西自然博物馆太阳能、天工开物国际论坛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项目、2000千瓦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3个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为重点,积极推进太阳能屋顶、光伏幕墙等一体化示范项目,适时启动兆瓦级光伏发电站建设项目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螺杆膨胀发电机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鼓励全市重点用能企业安装螺杆膨胀发电机,以应用促进产业发展。五是力推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在全省率先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首先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城乡总体规划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蓝图,城乡一体化取决于科学规划。规划也是政府的最大资源,是竞争力的重要资本。规划带来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规划造成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规划是引领城乡科学发展的“宪法“和总纲。抓紧完成《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报批工作,完成县、区和新建区控制性规划编制,抓紧编制城乡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专项规划,抓好中心镇近期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其次是抓好主城区和中心镇建设。加快建成“南昌的远郊、长沙的近邻”,加快改造老城区,突出抓好棚户区改造。加快中心镇产业发展。大力实施“3321”工程,推进现代化农业科技园、一村一品等十大农业产业化工程。再次抓好“三城同创”。高标准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 中心镇绿化和村庄绿化四大工程,强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
  ——超前谋划,大力扶持,着力构建八大支撑平台。一是加速构建科技成果孵化平台。借助赛维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电螺杆膨胀动力机技术中心和力德风电研究所等的科技资源和科研力量,吸引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著名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组建“新余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孵化中心”,创造优良的软硬件环境,力争每年新增在孵新能源企业10户以上,建成全国一流的综合孵化器。二是积极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围绕科技城主导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构建以省内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为骨干、牵引省外重点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产业科技支撑网络,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政策引导支持的长效对接机制。三是加快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推进以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核心的科技城的园区整合,创新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持大企业办园区,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向园区聚集。深度研究与科技城产业关联度强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100强企业,掌握其发展状况和投资动向,建立联系和沟通机制,在科技城选择一批优势骨干企业与之实施产业对接。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科技成果应用为主题,定期举办科技城博览会,努力把“科博会”打造成国家级科技博览会,提升科技城产业发展水平。四是努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建立“科技城投融资公司”,通过市场运作广泛吸引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投入,聚集资金50亿元以上,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支持科研院所联合省内科研机构发起设立新能源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省内著名高校联合发起设立科技项目孵化风险投资机构,引进深创投等专业风险投资公司在科技城设立分支机构,与创投机构建立投融资合作机制。五是强化高端人才积聚培育平台。从国际上来看,一个地区能否积聚人才和技术,与该地区是否属于大城市没有必然的联系。美国西北部的西雅图就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城市,却拥有波音、微软这样的国际巨头公司;印度的班加罗尔,是一个偏僻的、欠发达地区,但是,因为引进大量的IT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信息产业集聚区。我们要利用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发展良机,建立“科技城虚拟大学科技园”,吸引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入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途径、机制创新;创造条件,积极支持有关高校、科研院所整合相关资源申办研究生院。积极争取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在新余开办研究生分院,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聘请研究方向与科技城产业关联度强的专家组建科技城顾问团。六是积极培育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着力培育多种形式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扶持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技术中介、科技咨询与信息服务。七是主动搭建金融创新平台。将科技城作为市内金融产品和业务的优先试点地区,开发创新的金融产品和业务优先在科技城试点和推广;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中小科技型企业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和创新业务;支持科技城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和征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探索建立科技城内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让的风险防范和转移机制。八是强化政务服务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强科技城“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行政综合审批。对多环节、跨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工作机制,继续深化投资项目“一章对外”办理工作,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四、时代意义篇
  绿色攻略,低碳追求,凝结责任与使命,成就光荣与辉煌。新余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幕长剧中,将扮演重要角色。风起正是虎跃时,天工开新宇,阳光照未来,又一个“新余现象”,策应着江西,回应着北京,和应着世界。
  ——努力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将进一步扩大新余的国际视野。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知识经济和网络化潮流奔涌而至,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日益加快,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们发展有利。城市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节点和载体,发达城市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竞争力和集聚影响力已成为引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发动机”或“火车头”。新余地处南昌与长沙之间,位于沪瑞高速、赣粤高速、武吉高速的交汇点,浙赣铁路横贯东西,是联系江西、广东、浙江、两湖区域要素流动的中心节点。在新能源发展的大潮中,新余将逐步走向国际舞台。这个舞台,给新余发展输入了国际元素,国际化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把新余推向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吸纳了来自全球的视野,倾注更多的世界目光。我们要借助科技城品牌加速把新余推向世界,吸纳来自全球范围内的各种资源;加速新余的国际化进程,赢得全球化的竞争优势。   

阅读 342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