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鄱阳湖中惊现汉代古城 沉睡湖底已足有2000余年(3)

媒体:江南都市报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8/11/25 13:48:57
  站在岛上,枯水之后的鄱阳湖中露出数个小岛,李科友说,枭阳是高祖元年(公元201年)所置。这里春、夏、秋三季四面环水,湖水将这里的山隔成数十个孤岛,每个孤岛都有自己名字,但总称四望山。记者所在的古城址就叫“城头山”。

  在城头山的断层处,记者发现了草坪下覆盖着约有一米左右的文化堆积。在这些堆积层中,藏着陶片和碎砖,在风雨的冲刷下,半片陶罐兀立在草丛中。

  李科友说,汉代时,城头山和远处的小岛相连,形成古城池。在李科友的指引下,记者在遗迹中发现了城垣。城垣东西长28米左右,西面残长约15米,残高4米左右,顶宽约3米。在数十个小岛中部,是潮湿的开阔平地。而这些平地,将在春天成为水的世界。

  古人择地建了寻阳城和枭阳城,但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遗弃了这些城池,让它们藏于湖底呢?

  湖底古城成因之谜

  李科友为记者解开了古城因何陷入湖中的秘密。

  枭阳城遗址有一平方公里,当鄱阳湖水涨至18.5米时,城头山全部被水覆没。清代的王先谦说:“因赣水注,湖汉水(赣江水)自南昌来,北迳枭阳县,合余水下入鄱阳,余汗水自余汗(今余干)来,北至枭阳湖入湖溪水。”王先谦还说,余水代有变化。虽然他的文里没有说到枭阳城是因为水患而遭先人放弃,但当时余水水势猛涨,可能是造成枭阳城被遗弃的原因。

  至于寻阳城合枭阳城因何成为水底之城,李科友认为,《尚书·禹贡》说,九江历代难治,古代的彭蠡泽(今鄱阳湖)何长江河道都不在现在的位置。古代长江在湖北的武穴之后,在九江盆地形成无数汊道。而鄱阳湖则在今湖北境内。考古人员在湖口至大孤山的鄱阳湖边曾发现新石器晚期遗址,它处于鄱阳湖水位下约3米。这证明5000年前,鄱阳湖出口处地势较高。因此,枭阳城被淹,是因长江在安徽的望江、江西的马当一带受阻,倒流水位较低的江西境内造成鄱阳湖南移,枭阳城自此被废。

  寻阳城比枭阳城晚建102年,这座城建成后的117年,枭阳城淹入水底世界。这时,鄱阳湖何长江水位有相当大的提高。到枭阳城到寻阳城被淹仅距168年的时间,长江何鄱阳湖水位继续提高,寻阳城的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迁到水位江州地势较高的地方。

  据彭泽棉船何九江县新洲百姓说,此处地势以解放后30年多年来看,堆积提高一米多,长此以往,长江和鄱阳湖水位将继续提高,浸淹面积会更大。李科友说,鄱阳湖原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现在跃居第一就是证明。

  数亿年前赣地为海

  在枭阳城遗址,记者看到了新铺的堤坝石堆中藏着不少古木的化石。在草丛里,一块红色砂石中嵌着鹅卵石的怪石静静地躺着。李科友说,这是海底沉积岩,距今有4亿万年以上。

  鄱阳湖底的枭阳城怎么会有海底沉积岩呢?

  在枭阳城遗址的断层处,一米左右的文化遗存下,竟全是这种海底沉积岩。由于水的长时间冲刷,这些海底沉积岩出现了巨大的岩洞。仔细观察,四望山实际上全部是这种岩石组成。这些就是“地质遗迹”

  李科友说,庐山发现了海底贝壳化石,在鞋山(大孤山)发现了海藻的化石,这些说明在几亿年前,这里曾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关于红色砂石,江西的鹰潭、贵溪等地也很多。这很可能是约3亿8万年前,地质运动后,海底抬升为陆地,经亿万年的流水切割、侵蚀、自然崩塌,形成今天这原始生态体系的砂岩地貌。一般表现为海洋、湖泊、沉积岩石等。

  李科友认为,广东的丹霞山是从中生代后期到新生代初期将近数百万年才形成的,河南嵩山的地质变动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演化,从太古代、元古代一直到新生代四个地质变动时期,直至现在这里的地质构造仍在变动中。所以,地球作为太阳系中一颗原始行星,经历了46亿年的演化历史,与此相比,有记录的人类历史不过几千年,对人类来说,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遗留物无疑成为“史前遗迹”。近百年来,对地球演化,人类从气候学、生物学、地磁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各种构想与假说。那么地质遗迹经过数千万年乃至几十亿年演化的,人们能从中解读什么?这些,至今还有许多问题得不到答案。
阅读 536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