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斌
由胡锦涛总书记公开倡导的包容性增长,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包容性增长,旨在强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互为目的和手段。首先,它传递的是一种价值和理念,那就是消除社会排斥,让更多人参与到经济增长中来,并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其次,它依然重视增长,注重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但强调了增长应当是可包容、可持续、全面而协调的增长。最后,它涵盖对公平的诉求和社会建设的期待,旨在追求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协调。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明显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但另一方面,我省目前还存在着居民收入偏低、贫富差距扩大、社会深层次矛盾尚未完全解决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化解,势必会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稳定发展,不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这项宏伟的建设中来。这就需要我们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应该追求共同富裕、人民幸福、环境宜居、社会文明。包容性增长的本质内涵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内涵具有一致性,包容性增长更加强调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了民生和公平正义。因此,从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更好更快发展的角度看,需要大力倡导包容性增长。当前,努力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容性增长,需要着力把握和突出以下三个重点。
首先,统筹兼顾,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级政府要按照生态优先原则,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和干部考核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是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必须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把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使低碳与生态经济成为江西实现绿色崛起的支柱。
三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促进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经济及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抓手,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要努力实现区域内经济规模的扩张,大力提高产业规模竞争力。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经济总量和产业总量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实现区域内经济规模的扩张,提高产业的规模竞争力。这就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有实力、上规模、高档次的企业来区域内投资;进一步增强全民创业的力度与深度,以创业带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要充分利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辐射的难得机遇,大力提高产业结构竞争力。目前,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部分制造业正向内地转移。在这一轮产业转移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积极增强开放意识,发挥区位优势,完善政策和服务措施,争取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和技术,形成后发优势,实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及各产业内部的包容协调发展。
三要加大区域内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力度,大力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紧紧围绕“三区一平台”的总体定位,着力构建“四大支撑体系”,重点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等新型工业产业基地;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在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的龙头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集群中的“领头羊”作用;围绕龙头企业搞好产业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四要不断增加科研投入,大力提高产业技术竞争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努力提升产业技术竞争力。
五要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大力提高产业制度环境竞争力。目前,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积极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在财税、金融、重大项目等方面也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今后还要争取国家部委更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移植,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六要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提高产业持续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政府提供有效的产业指导,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最终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持续竞争力的提高。
再次,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容性增长。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必须围绕共享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深化社会领域改革。
科学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科学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让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得更快一点,缩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居民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目标。另外,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网,也是社会包容的重要体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级政府应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努力实现区域内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能转移,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社会慈善事业的衔接与协调,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创业和就业支持体系。应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投入,尤其是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接合部和郊区农村的投入力度,为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所有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均等的公共服务;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提供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建立健全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创业和就业支持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内社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