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侃(259—334)字士衡,鄱阳人,后迁居浔阳(今九江)。东晋大臣。早年孤贫,为县吏,无钱备酒待客。任广州刺史时,他朝夕运砖,以磨砺志气。后任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苏峻、祖约起兵反晋,大臣庾亮、温峤推陶为盟主,击灭苏、祖,收复建康。成帝因陶有再造晋室的大功,任其为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陶侃为官忠顺勤谨,雄毅善断,能排难解纷,不好酒、赌,勉励世人爱惜光阴。造船时竹头、木屑都储藏备用,颇为时人称道。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柴桑(今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著名诗人。史书谓其为陶侃曾孙。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县令。不愿折腰事权贵,弃官隐居栗里(今星子县)。他生性豪放不羁,酷嗜酒,饮必醉。擅长诗文辞赋,不少作品隐寓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有的作品抒写情怀,多悲愤慷慨之叹。同时也有作品宣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观念。传世之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平淡恬静,朴实真挚,精炼入神,脍炙人口。散文以《桃花源记》最为出名。有《陶渊明集》。
雷次宗(386—448) 字仲伦,豫章南昌人。刘宋学者。少入庐山,向慧远学佛。又攻儒学,隐居不仕。元嘉十五年(438),应征至京师(今南京市),开馆于鸡笼山,聚徒教授。后宋武帝在钟山西岩下筑招隐馆,令其为皇太子及诸王讲丧服经。所著《豫章记》为江西最早地方志书之一。
邓 琬(407—466)字元琬,一作元琰,南昌人。祖上四代大官。初为主簿,后任南海郡太守。大明八年(464)为晋安王刘子勋的镇军长史、寻阳内史,代行江州事。 时宋废帝刘子业无道,皇族诸王夺位斗争剧烈。琬遂举九江之众,拥戴刘子勋,进攻废帝。战乱中明帝即位,琬亦让子勋在寻阳登位,并改年号为义嘉元年(466),自为左将军、尚书右仆射。同年八月兵败被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