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婺源县段莘乡庆源村,看见一座名叫福绥堂的古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徽派古建筑一般都是单体别墅,而它却是双体别墅。同时,它还是民国‘摄影器材大王’詹福熙的故居,有着厚重的摄影文化底蕴。”作为福绥堂的新主人,北京客商王克告诉记者。</P><P> 2014年,王克来到庆源村,立即就被具有浓郁徽派建筑风格的福绥堂所吸引,决定对其进行改造、保护。为了让这座古宅绽放新的光彩,王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以“艺墅·忆家”文化主题对福绥堂进行精雕细琢、精心打磨。“所谓艺墅,也就是艺术家的别墅,说明福绥堂诞生于艺术家之手,也将为艺术家文化交流搭建平台。而忆家,就是一份乡愁,让人们在这里细细品味厚重的徽州文化。”王克解释道。
“艺墅·忆家”只是婺源县在保护中利用古宅,打造民宿产业“婺源样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婺源县把发展民宿作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按照“品牌化、规模化、差异化、规范化”的思路,大力发展婺源民宿产业,构建全域化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新格局,努力打造民宿产业“婺源样板”。
在发展民宿产业中,该县树立“一个品牌打天下”的理念,转变婺源各家民宿单打独斗的现状,引导全县民宿成立产业发展协会,团结协作,共同打响“婺源民宿”品牌。同时,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将民宿纳入婺源旅游整体营销,及时搭建“婺源民宿”的专题网络推广和营销平台,借助微博、微信等媒介,设置专题进行推介,不断提升民宿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让“婺源民宿”像“油菜花”一样,成为婺源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与此同时,该县牢牢抓住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积极开展民宿专题招商,引进客商投资婺源民宿产业,出台政策鼓励村民利用自有房屋发展民宿,推动民宿产业集聚发展;整合新农村、美丽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建设资金,对民宿特色村的环境进行整体提升,以“筑巢引凤”的方式,吸引更多投资者入驻,打造民宿发展聚集示范区。目前,婺源已发展民宿570余家,涌现出了九思堂、西冲院、明训堂、“艺墅·忆家”等30余家中高端民宿,初步形成了以思口镇延村、浙源乡虹关村为代表的民宿产业集聚区。
“民宿”是一种创意产业,只有好的创意,才能吸引游客。在发展民宿产业过程中,该县坚持百花齐放,推动差异发展,积极引进有一定从业经验和创意水平的投资者入驻,打造各种特色的主题民宿,坚决转变简单复制的粗放型推广方式,避免单一流俗、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发展。同时,按照“高端民宿精品化、中端民宿多元化、低端民宿规范化”的原则,积极发展各种层次的民宿,重点发展中低端民宿,形成高、中、低端民宿协调发展的格局。
“标准”是婺源民宿产业大发展的集结号和风向标。该县研究制定了民宿产业管理办法,打造中国民宿的“婺源标准”,以此引导全县民宿投资经营者大力发展服务规范而又各具创意的民宿,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发展水平;建立诚信体系和退出机制,对“婺源民宿”实行挂牌制,对不符合标准的民宿,一律不允许使用“婺源民宿”品牌;整合各部门涉及旅游执法的职能,组建“旅游110”,实行综合执法,强力打击旅游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为民宿产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