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经济建设区已有一年余,作为鄱阳湖上游五条水源河之其二的抚河和信江的资溪县是个山区林业县。近年来,资溪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林业经营方向和模式发生根本转变,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7.2%,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省林业重点县和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十佳县称号,为鄱阳湖的清洁生态作出了应有贡献。
各行各业应大力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喝彩,作为资溪县公路交通部门就本县是鄱阳湖的上游区,正如省委苏荣书记所说:“如果没有鄱阳湖上游的土地、森林涵养水源,就没有鄱阳湖的一湖清水”,对如何配合提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有些粗浅的想法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为了实现公路“畅、洁、绿、美、安、舒”的总体目标要求,建议山区公路的养护、管理应根据山区鲜明特色,突出绿色生态养护,保护好生态植被环境,恢复修路遗弃土地的绿化、美化,与周边环境友好,大搞路旁周边植树造林的“四小”绿化活动,把国省道打扮成山区自然风情的绿色长廊和小康大道。形成一路一景观,人在路上走,如在画中行,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效果。建议配合地方政府打造资溪县绿色生态旅游强县的有利时机,找准公路交通共同结合切入点,达成共识,在国省道开展环境整治行动,保护好山体植被,严禁乱葬乱埋、乱开乱挖,清理路旁乱葬乱埋,防止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大搞造林绿化美化“四小”活动,治理山区公路脏乱差。使路面清洁平整、设施完整、排水顺畅、环境优美、公路实施立体绿化、路旁空地建有漂亮六角凉亭和绿色生态休闲景观园。使公路主体与周围的生态景观和谐统一地交融在一起,使路与青山融洽在一起,与山区绿色环保有机协调发展,为生活空间带来更多绿色发展。使山体自然景观如“青山翠竹”、“山林树木”、“田园观光”、“小桥流水”景观及新农村建设风貌呈现眼前,使路域植被恢复率达到90%以上,保持周围绿色环保的生态平衡,突出旅游公路的园林特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爱护公路绿化的良好氛围,使公路绿起来、美起来。我们认为,公路作为与自然紧密结合的工程,应融入鄱阳湖生态建设,使它的延伸与自然生态交融在一起,与绿色环保有机协调发展,让山区公路融入青山,在安全防护的基础上绿化美化公路,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生态景观特色的绿色环保精品路。促进公路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为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和旅游示范区建设,必须加快资溪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期待盼望资溪县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工兴建“资溪-金溪”高速公路,打通抚州“赣-闽-台”快捷通道。这是江西进入沿海福建的中部线路,是建设海西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大通道,有力促进两省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筹资兴建的“资-金”高速公路是打通海峡西岸经济区省际间的一条重要高速公路连接线,把济南至广州和北京至台北两条国家高速公路联系起来。对改善区域交通状况、完善路网结构十分重要。国务院在2009年5月已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此《若干意见》已将抚州纳入“海西区”范畴,建议尽快打通福建光泽至江西资溪省际间的50公里断头路,造福于鄱阳湖上游区的资溪人民搞活经济,进位赶超。
三、进一步巩固山区县发展林权改革成果,落实山林权益,调动林农积极性,构建资溪生态林业强县,为涵养优质鄱阳湖水源奠定基础。
近几年来,资溪县出台加快生态林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现已发放林权使用证达98.6%,制定了50年不变的林改政策,林农已山定权,树定根,山权到户,山山树木有人管护。为实现林业永续利用,建议还应进一步巩固林改成果,加强森林消防、林业综合执法、林业产权交易的建设,加强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和全县林场的建设和发展。
四、释放山区林业活力,实施退耕还林,调动林农积极性,推动林业全民创业绿化。将荒地荒山垅田退耕还林,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带动木竹基地、林产工业、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借此成为农民增收、发展特色农林业的亮点。农民尝到发展林业致富的甜头,必将激发自发营林造林护林的劲头。使以前不值钱的低产林地退耕返林地成为大力发展毛竹、油茶、白茶业等特色支柱产业基地的“香饽饽”。
五、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大力倡导植树造林。笔者建议,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一是在每年的植树节号召全民植树人人参与,规划造林场地,树立人人栽树的新风尚;二是倡导人生的婚、丧、生育的植树纪念活动。城镇、乡村可规划一块有纪念意义的植树绿化基地,挂牌栽上有纪念意义的珍稀常青树木,并认真抚育成林,使之成为人们留连忘返的纪念景观,逐步把“四小”造林绿化活动与人生喜庆纪念挂起勾来,使造林绿化活动千秋万代传下去。
六、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应严格把好栽培技术质量关,确保绿化成活率。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一定要把管护工作放在首位,对大苗移栽应立好固定木架,预防自然灾害,防止人畜破坏,建立乡规民约,做好爱护花草树木的宣传工作,切实保护树木不受伤害,认真把造林绿化工作抓实抓好,同时还应规划配好绿化树种,对村庄道路旁的绿化,可实施乔灌结合、花草配合美化,充分利用路旁地力,有特色地美化、绿化“四小”生态环境。在造林选树适地和改地适树方面应根据地质和水湿状况,选择适合栽培的树苗以利于成活成林。对特种珍稀树木更应按技术要求严格操作规划进行栽培管护,确保成活成林。为进一步把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搞好,建议县委、县政府组织各部门有关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专家立足长远,对资溪县的造林绿化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全面摸底调查,全面设计,拿出资溪林业强县有特色的长效规划机制方案。
七、全面清理资溪县的母亲河流-泸溪河。该河道向东西两向分支流出,东部流入信江占全县流域面积60%;西部流入抚河,占全县流域面积40%。两条河系最终都汇入鄱阳湖。建议绿化、美化、亮化贯穿资溪县的“一河两岸”新景观,对信江和抚河两大水系源头之一的泸溪河进行全面清理。近年来,县领导一茬接一茬地致力于为建设园林县市增添亮点,全面清理河道淤泥和垃圾杂物,清理河道污水堵塞污源,在建的污水处理站也应早日竣工使用,使县城山青水秀、树绿、花香。特别是去年遭受洪涝灾害后,更应美化、绿化、亮化县城“一河两岸”的附坡和绿化带,让县城变得更加美好,打造依山傍水的宜居园林城市。
八、果断关停并转一批粗放性消耗林木资源的木竹加工企业和污染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企业。以前,县委以壮士断臂决心关闭县农药厂、化工原料厂、造纸厂、着力整顿破坏山林植被的花岗石材企业。还应关闭搬迁精细化工厂企业。尽管这些企业给资溪带来一定财源,但为了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我们应忍痛割爱不惜断此财路,努力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的前提下开发建设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九、大力发展山区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山区无公害蔬菜及冬笋、油茶、明笋、香菇、竹荪、平菇、凤尾菇、红菇、茶树菇、蘑菇、白茶,生产山区土鸡、土猪、土鸡蛋等土特产品,大力开发有机大米生产,高起点规划新农村建设、建立“一村一品”的文明特色示范村庄。
十、疏通路桥涵管和水沟的水流,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植被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推行节约型省柴灶和沼气发电照明烧饭,加强大小水库、水电站的安全维护,大力开展节水农业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节约每一度电、珍惜每一滴水并养成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