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原创 作者: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专业号: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2025/5/26 16:12:38
5月以来,气温渐升,鄱阳湖迎来鲤、鲫、草鱼等鱼类洄游产卵的关键期。近来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将广袤的草洲浅滩化为一片“水下森林”,为鱼类繁衍提供了绝佳温床。鄱阳湖保护区余干站工作人员在鲤鲫鱼产卵场和银鱼产卵场的日常巡护工作中,通过无人机监测技术,在核心产卵区水域,记录了大量鲤鱼、草鱼集群产卵的珍贵画面。
每年3月至5月,鄱阳湖受春雨和上游来水影响,水位从枯水期的8米左右逐步攀升至15米以上,原本裸露的9万余亩草洲被缓缓淹没,形成水深0.5—1.5米的浅水区。这片被苦草、眼子菜等水生植物覆盖的“水下森林”,水温适宜、溶氧充足、隐蔽性强,成为鲤鲫鱼类的天然产床,不仅为鱼类提供了产卵附着物,其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还为幼鱼储备了开口饵料。
近年来,保护区与当地政府通力协作,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并通过组建专业水上巡护队伍,聘请经验丰富的转业渔民担任巡护员,并大幅增加巡护频次,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网络,为产卵场鱼类提供了更加安全的繁殖环境。
这些跳跃的鱼群,是鄱阳湖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随着夏季到来,新孵化的鱼苗将在水草丰茂的湖区成长,延续鄱阳湖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