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陶渊明与东林寺

媒体:渊明网  作者:李训刚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3/10 15:53:54


 
  提及田园诗人陶渊明与东林寺的联系时,人们总是首先想到的是他与东林寺住持释慧远的交往。的确陶渊明与东林寺自挂印归田,隐居田园后陶渊明成了当地最有名的隐士,在东晋时代隐士是:“隐居以求其志”,是为人所接受和推崇的。慧远景仰其“清风高洁” 的品行,特邀请陶渊明入白莲社,陶渊明闻之问住持“弟子性嗜酒,法师许饮即往焉”,释欣然允之。成为唯一允许带酒参加东林寺开光和佛影台竣工大典之人。
  当时释慧远创办的白莲教宣扬佛法慈悲之心去感动芸芸众生,并相信一个人如果不信仰佛教,不相信有来生和因果报应,就会去危害社会。佛学思想的宣传客观上对当时东晋的社会进步有一定益处。但陶渊明不相信有来生,“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不在乎生前名誉,更不在乎身后有人讴歌,而且他认为:“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将生死看得很淡,由于理念相差悬殊,所以陶渊明婉言谢绝。相反为了反驳释慧远的佛法无边的思想,他提出自己应对的理念,以自己的生活原型,以北方流民带过来的避乱传说,一起创造出了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是中国最早的和谐社会思想的渊源。
  针对释慧远做《佛影铭》宣扬神不灭论,陶渊明特意做了《形影神》三首,指出形神俱灭,如:“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在《自祭文》中说:“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可见陶渊明是位继东汉王充后中国古代早期坚定的无神论者。
  虽然有理念上的差距,但陶渊明是释慧远的交往还是紧密的。比如:“虎溪三笑”之美谈。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释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至今现在东林寺门前依然有虎溪。
  陶渊明与东林寺不仅有思想上的交往,还有躬耕生活上的关联。陶学专家魏正申曾考证陶渊明在东林寺附近有四处田亩。《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巽田舍获》中有诗云:“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归园田居》中亦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以及《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陶学专家已考证田亩四处皆在庐山东林寺附近,分别为“ 南亩” 、‘“ 西田” (西畴)、“下巽田”、以及42岁新开之“南野”(南村,今九江市郊区赛阳镇附近)。距离东林寺不到100米的西林寺曾是陶侃第八子,陶渊明族叔的陶茂舍宅,因为陶侃曾任江州刺史,可见东林寺附近有陶渊明祖产或封地,在此耕种也不足为怪。
  陶渊明不仅在东林寺附近有田亩,而且还有住宅。见《和刘柴桑》诗云:“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西庐:庐山东林寺西边。另外东林寺与陶渊明46岁时从上京迁居的南村居里近在咫尺。
  考证了陶渊明与东林寺的密切关系,再加上其他的佐证,可见陶渊明的故里只能是在离东林寺不远的九江县境内。

阅读 891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