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环鄱阳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处理研究

媒体:环卫科技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1/4/15 7:36:28

摘要:以鄱阳镇为例,在对城乡垃圾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环鄱阳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处理的措施。
关键词:鄱阳湖;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处理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随着环湖经济的发展,鄱阳湖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垃圾污染压力,而环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环卫作业模式过多地依靠政府、投资渠道窄、公众参与度低、运营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弊端。因此,因地制宜,提出垃圾循环处理方案,将垃圾变为资源,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减少当地居民对鄱阳湖及周边地区资源的索取,对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重要意义。
1农村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垃圾处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起步迟、认识浅、资金少、运营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启动数年后,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才开始进行,农民祖祖辈辈将垃圾随便一扔让其自然降解的认识尚未改变。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环保意识较为淡薄、价值观念滞后、生态意识不强,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观因素。
农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建设资金十分缺乏。主要表现在:①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资源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资金来处理内部垃圾;②农村地域大,人口密度小,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规模小,实行产业化成功机会低,建设资金需以政府投入为主,而市、县、乡等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基本只能兼顾到城市和乡镇的垃圾处理,没有专项资金对农村垃圾处理进行投入,使得农村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鄱阳湖地区农村垃圾处理现状
以鄱阳镇为例,对鄱阳湖地区农村垃圾处理现状进行了调研。鄱阳镇城区人口约10.13万,分城东、城北及城南3块主要生活区。城中心湖“东湖”及“昌河”与饶河相通,饶河直接通往鄱阳湖。鄱阳镇县城内工业不发达,生活固体垃圾主要有菜叶、尘土、包装废弃物、煤渣、灰渣及建筑等各种废弃物;一次性垃圾塑料袋、塑料瓶、塑料薄膜等白色垃圾;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人畜粪便、垃圾填埋后的渗液等。2009年以前,鄱阳镇的固体垃圾主要采用露天堆放和简单的填埋,在县城周边及其附近建有大型垃圾填埋场,垃圾的渗出液及各种生活污水导致了局部地区河流和地下水遭到污染甚至发出恶臭。镇内的全部生活污水分3部分流入东湖、昌河和饶河,最终全部流入鄱阳湖,由于未经任何处理,严重影响鄱阳湖的水质。
目前,鄱阳镇采取“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和环境治理入手,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镇内进行了“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厨和改栏)及“三个洁净”(洁净家园、洁净田园、洁净水源)工程。首批50个试点村中,已建成沼气池近500个,垃圾填埋场35个,开挖降解污水的人工池塘62个,改水改厕1000余户,专用垃圾桶2000多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生活垃圾被随意丢弃或就地填埋对鄱阳湖水质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和浪费耕地等问题。
3鄱阳湖地区农村垃圾循环处理模式
垃圾处理方式既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衡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重要标准。区别于城市垃圾,农村垃圾成分更趋复杂、分布面更广、收集更为困难,同时也具有就地处理便捷、人力资源丰富、转化利用率高等特点。
3.1就地减量化分类处理
分类收集[3]是垃圾处理系统有效管理与优化的主要条件,是实施垃圾减量的关键环节。分类收集必须以多级减量化思想为指导,从垃圾产生的源头开始。一般农村垃圾中既有可收集降解的塑料橡胶制品,也有可回收利用的金属玻璃制品,既有可就地填埋的瓦砾砖块,也有可就地堆肥的菜叶瓜皮等。为解决垃圾运量多、成本高等难题,村民可在有关技术部门指导下,将垃圾分为食物垃圾和非食物垃圾两大类,运用生物技术和资源回收办法,对这2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对于食物垃圾采取就地生态处理。村民家庭将食物垃圾倒入一个带密封盖的小桶内,早、晚2次由村保洁员集中到由村统一建设的生态堆肥装置内,经生态堆肥装置厌氧处理,3个月后即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料利用。
对于非食物垃圾采用就地分拣处理。即要求村民先将非食物性垃圾放入由村设置的非食物垃圾箱内,再由保洁员定时运到村垃圾集中堆放场进行分类,塑料、橡胶、废铜烂铁等可回收垃圾卖给回收公司;碎砖、石块等固形物作为建筑道路填充物铺垫填场;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农药瓶等则集中卫生填埋。实现就地减量化分类处理办法,垃圾运输量和处理量可减少80%以上,既有效节省了处理成本,又产生了优质有机肥源和可再生资源回收。

3.2集中产业化处理

经过分类压缩的垃圾集中产业化处理是农村垃圾处置的后道程序,这一环节的发展重点是走垃圾产业化处理。
现在农村垃圾可燃物含量明显增加,一般经过分类处理后的垃圾热值能满足垃圾焚烧的要求,利用垃圾集中焚烧产生的热量来发电,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2009年8月,鄱阳县政府与香港绿色动力集团公司正式签订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1期工程预期在2011年5月份完工,可日处理垃圾500t。2013年II期完工后,日处理垃圾达1000t。但发电厂建设成本高,且垃圾焚烧中易产生飞灰、CO、CO2、SO3、二恶英和一些氮氧化物等,二次污染是制约该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4]。
3.3能源生态化处理
以沼气为纽带,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发展“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能源生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利用沼气池消化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等废弃物,产生的沼气用于农户做饭点灯,沼肥用于施果树,果园套种蔬菜或饲料作物,满足生猪的饲料要求。除养猪外,还可以发展养牛、养鸡等养殖业;除种植果业外,还包括粮食、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其衍生模式有“鸡-沼-茶”、“牛-沼-稻”、“牛-沼-鱼”等。目前,该技术在江西赣南及南方丘陵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态势,并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4结语
在农村垃圾处理上以“减量化、产业化、生态化”原则为导向,深化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梯次网络,结合村庄特点建设回收站、小型处理厂等,探索一条与农村实际情况相吻合,与城乡统筹发展相一致,与经济承载实力相适应的垃圾循环处理新模式,切实保护“一湖清水”,从而实现环鄱阳湖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钟婵娟 李仙芝 肖国光
本篇文章来源于 环卫科技网(http://www.cn-hw.net/) 原文链接:http://www.cn-hw.net/html/32/201104/26854_2.html

阅读 316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