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九江讯 吕乐群 丁祥华报道: “您知道‘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的历史吗?”一个网友在百度知道吧里的一则提问求助引起了寻找百年源头的兴趣。
查遍有关九江庐山的典籍史稿、历史资料,无一有记载,找遍九江有关地方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发烧友,均无一人听说过。终于在中国百科大全辞典中看到寥寥的数字记载:“1909年8月19日,西方教会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在庐山多次酝酿并成立了一个全国性护理组织‘中国中部看护联合会’并制订了统一的全国护理教育标准和章程,这一组织是今天中华护理学会的前身”。马上上网回答该网友的提问。得到的回答是:“不能得分”。
作为九江人,热爱九江,了解九江,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不正是一个宣传九江、宣传庐山的好课题吗?
九江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大京九铁路的中段,是长江黄金水道沿岸十大港口之一。
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城市评选的获奖证词是这样写的:“中国魅力城市九江─众水汇集的地方,一江一河一山,赋予她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灵秀。浔阳江头,有春江花月的古雅;鄱阳湖边,有长天秋水的豪迈。地处南北动脉和黄金水道的交叉点,承东启西,引南按北,新时代的九省通衢—九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中国几乎每一个学龄儿童都能脱口而出的李白诗句。庐山的名气不仅仅是赋予它的的瑰丽雄姿,还来自于文人墨客对它的青睐。且看看这些名字吧:司马迁、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陆游、徐志摩、郭沫若……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哪一个不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98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凭借着鸦片战争的余威获得了庐山的开发权。将庐山辟为租界。以英语凉快(Culing)的发音重新命名租界为—牯岭(KuLing)。开始把地皮划成块,然后出售。
李德立喜爱庐山气候的凉爽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认为这是“上帝喜欢的地方”。
他在《牯岭开辟记》一书中写道:“从来有病则有药医,故自然界待我们甚厚。于是清凉世界—庐山。竟为我们觅得……因着牯岭,得了一焕新的景象。去到山地, 换一换环境,于健康的恢复,几乎有神妙的功效。千万人的生命,因着牯岭得以保全,并非过言。身患疾病的人,用不着归国休养,一来到此山,便能恢复原状,重回到工作的园地。”
于是,李德立开始把庐山作为长江中下游外国人避暑、疗养、康复中心加以规划和开发。李德立的精明运作使牯岭很快以避暑胜地中外驰名。一时间各种显贵达人、医生、传教士、商人纷纷沓至,牯岭一片祥和热闹的景象。
图片介绍:庐山牯岭街景(上世纪20年代)
一个偶然的信息了解到九江学院的一个外籍教师的曾祖母曾在中国芜湖弋矶山医院做过护士,她的名字叫哈特。
一百多年前有两个叫哈特的外国人在九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美国医生、传教士赫斐秋(Virgil chittenden.Hart,弗吉尔 · 赤特腾顿.哈特)1867年在九江设立美国基督教新教“美以美会”教会,任主教。他在九江前后活动了18年。
图片介绍:美国医生、传教士赫斐秋(Virgil chittenden.Hart,弗吉尔·赤特腾顿.哈特)一家
顿哈斯克尔·哈特(Edgerton Haskell Hart)( 郝怀仁)医生,出生在中国,其父早年在中国传教,后回到西方,先后在多伦多大学、纽约大学学习,1893年获得医学博士(M·D)学位,1894年返回中国,在扬州、苏州、芜湖、九江等地行医,1913年因斑诊伤寒病逝于芜湖弋矶山医院。
图片介绍:顿哈斯克尔·哈特(Edgerton Haskell Hart)( 郝怀仁)医生
哈特医生的第二任妻子名叫卡罗琳·马德达克·哈特(Caroline Meddock Hart)
图片介绍:卡罗琳·马德达克·哈特(Caroline Meddock Hart)
图片介绍:卡罗琳·马德达克·哈特(Caroline Meddock Hart)
《庐山志》中记载:1901年顿哈斯克尔·哈特医生从李德立手中购买了牯岭112号地皮,获得了契证,他并且在此地皮上兴建了别墅一栋。
图片介绍:顿哈斯克尔·哈特医生一家在庐山别墅(上世纪初)
从《中华护士会创建的历史背景》一文中了解到:“恰逢一些外籍护士和医生在江西庐山牯岭度假,于是,聚集牯岭对此进行热烈讨论,经几度磋商,1909年8月19日由7名外籍护士和2名外籍医生于江西牯岭创建了全国性护理组织,起名”中国中部看护联合会,”当时在芜湖工作的哈特女士(Caroline Meddock Hart)任主席(会长)、副主席为奥格登(Mogdn),亨德森(M Thenderson)为书记。此外还有高士兰(Pbcousland)、富尔顿(Mary Fulton),克拉克(Aclack)盖议贞(Gage),贝孟雅(H Bell)参加了这一组织的创建工作。
1909年8月25日,护士会再次召开会议,内容有拟定章程等,同时易会名为‘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
九江学院的外籍教师斯坦利·克劳福德先生在他即将出版的一本关于哈特家族的书《斯坦利·克劳福德关于哈特的图片及故事》新书中是这样介绍的:
卡罗琳·哈特是我的曾祖母,是中国护士会的第一任主席。
卡罗琳·马德达克·哈特是顿哈斯克尔·哈特医生的第二任妻子,加拿大人,1873年12月11日出生,1886年全家移居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市,她毕业于伊利诺斯州的护士训练学校。她的毕业推荐信上的评语是这样写的“这是一个极其聪慧的女孩,她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高贵品德、温柔、正直的道德修养。”
1904年10月经九江但福德医院石美玉院长的介绍,卡罗琳·哈特来到中国芜湖医院(弋矶山医院)从事护士工作。
图片介绍:安徽芜湖医院(弋矶山医院)(上世纪初)
顿.哈斯克尔·哈特是弗吉尔.赤特腾顿.哈特的二儿子。
1905年3月哈特医生的第一任妻子罗斯·曼塞尔因病去世。
1907年10月26日顿哈特医生与卡罗琳小姐在南京结婚,参加他们婚礼的有毕比博士,南京大学的校长斯图尔特博士和他的妻子。
1907年10月后顿哈特医生与卡罗琳·哈特在九江度蜜月。
图片介绍:顿.哈特医生与卡罗琳·哈特在南京的结婚照
图片介绍:顿.哈特医生与卡罗琳·哈特在九江度蜜月(1907)
1909年8月19日卡罗琳在庐山牯岭参加“中国看护祖组织联合会”,并担任第一届护士会的主席(会长)。
1913年顿·哈特医生病逝。卡罗琳·哈特1914年回到美国。
对照斯坦利先生提供的老照片,找到了当年哈特一家住在牯岭的这栋别墅。这栋别墅现在的门牌号码是:庐山河东路176号。一层石混结构。立面为敞开式外廊,木栏杆,门前为里八字形台阶。平面呈矩形,造型简洁、朴实。别墅庭院开阔,树木繁茂。
图片介绍:河东路176号别墅
庐山有一位文史工作者,有一次接待了一批从美国来的客人,无意间听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说他的父亲曾在庐山工作过。美国老人叫雷默生,他说记得父亲说过:中国人十分着迷于自己的中医,当时有很多人生病,不肯进到教会医院内里去看病,十分排斥西医。记忆在他脑海里飘了过来━夜晚“洋医生”们在教会医院里将他们看护病人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了中国人。护理的运用无疑对“望闻问切”的传统中医起到了一个极好的补充和完善作用。中西医科学文化在庐山得到融合。
图片介绍:庐山牯岭仙岩旅馆(上世纪初)
这位美国老人说的“护理学会”最可能就在庐山中五路336号,现在是“庐山五一疗养院”。该栋别墅建于1904年,过去叫“仙岩旅馆”,它的门牌号码原为94号。
“仙岩旅馆”的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坐北朝南,三层,立体墙面采用青砖砌成,给人以轻快、灵巧之感,原入口大门的正面又用红色的雨淋板作装饰,更给人自然、亲和的感觉。
吴宗慈《庐山志》中记载:“外人营业者为“仙岩旅馆”,亦名九十四号,其一切起居饮食及设备均较优良,取费昂贵。届夏暑时,外人游山者固趋之若骛 ,国人军政界之富有者亦常下榻焉”。
《庐山志》的记载印证了美国老人的记忆。
点击百度知道吧作如下回答:
1、 1909年夏季一些外籍护士和医生在庐山牯岭度假,她们最可能就住在当时一流的牯岭“仙岩旅馆”,门牌号码当时为94号,现在为中五路336号。
2、1909年8月19日在牯岭“仙岩旅馆”创建了全国性的护理组织,一周后改名为“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
3、第一届护士会的主席是卡罗琳·马德达克·哈特。她在庐山的别墅现在的门牌号码是河东路176号。卡罗琳·哈特的后人现在仍在我市从事教育工作。
网友的回答是“满意”
中华护理学会选择的在庐山牯岭创立,召开了四次以上重大决定性的会议,这是庐山的一大喜事,是庐山的骄傲。
中华医药护理文化的内涵绘成了庐山世界文化景观中亮丽的一笔。
站在庐山三叠泉瀑布的下面,感受到了探求瀑布泉水源头的艰难,但源远流长百年不断的泉水,不正是中华护理学会生命、博爱、奋斗精神吗?这不正是中华护理学会的百年源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