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鄱阳湖畔的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山保护站,17个去冬今春参与“点鸟奖湖”活动的“生态渔民”,日前分享了总额近10万元的“蓄水留鸟”奖金。这些驱鸟护渔数十载的当地农民,现在成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臣。
南矶湿地是赣江三大支流汇入鄱阳湖开放水域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具有河、湖双重特征,地理条件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该保护区内20个季节型湖泊为近90种、十余万羽越冬水鸟提供了重要的中继站和栖息地。
南矶湿地同时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保护区所在的新建县南矶乡,除了淡水鱼饲养,再无其他产业;农民除了包湖养鱼,再无其他收入。
湿地要得到最大化的保护,经济要得到最大化的发展。鱼与鸟怎样和谐共处?2013年,保护区与南矶乡政府想到了一个办法:“点鸟奖湖”。
“点鸟奖湖”的思路是,在南矶湿地保护区管理局不掌握湖泊管理权的情况下,综合候鸟迁徙规律和渔民干湖习惯选择时间节点,根据栖息在湖泊中候鸟的数量给予湖泊经营者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引导农民延缓干湖的时间和速度,为越冬候鸟提供面积更大、时间更长的水面,并纠正下水观鸟、燃鞭驱鸟的错误做法,给候鸟营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
2013—2014年冬春,“点鸟奖湖”政策首次实施即得到湖泊经营者的积极响应。保护区内可供候鸟栖息觅食的湖泊更多了、水面更大了,渔民开设多年的乘船观鸟旅游项目取消了、燃放烟花赶鸟的现象没有了、捕鸟的天网不见了……在2013年12月15日、2014年1月12日的两次点鸟中,保护区的候鸟数量均远高于历史同期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15年南矶乡将对湖泊承包经营权进行调整,但承包户“点鸟奖湖”的热情依然高涨,2015年1月23日保护区内的候鸟数量仍远高于2013年的同期水平。
隐藏在渔民爱鸟护鸟意识提高表象下的,是当地农民发展观念的变化。大家认识到,湖里鸟多了,观鸟的游客也多,商机也就来了。现在南矶乡开了40多家农家乐,平均每家一个周末能挣3000元,这还不包括游客到湖边买鱼买虾的收入。神宕湖承包户段漠山说:“我们蓄水留下了鸟,游客就来这里消费,这是互利互惠的。除此之外,政府还给我们发奖金,多好的事啊!”
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胡斌华告诉记者,他们将通过与南矶乡合作,在继续开展“点鸟奖湖”活动的基础上,采取X Y模式管理湖泊,X为由保护区掌控的湖泊,Y为由渔民经营的湖泊。同时,在湖泊的承包经营期限上实行长短错开,所有湖泊按年度分批次排水,以确保保护区内有更多可供候鸟栖息的水面。
今年4月底,南矶湿地保护区与南矶乡政府签订协议,获得了总面积4100亩的战备湖的20年管理权,从而把X Y中的X变成了1。按照相关规划,保护区将再流转2个湖泊的管理权,最终掌控3个湖泊、总面积达2万亩的水面,并对其实行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梯度水位管理。
为使当地渔民的经济发展权限得到最大化的保障,保护区与南矶乡在把足以承载候鸟栖息的水面流转给保护区后,将把另外17个湖泊、总面积48万亩的水面留给当地农民经营。同时,保护区掌控的2个实验区、缓冲区湖泊也将与当地农民开展合作,由其开展渔业生产,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最大化的多赢。□ 记者 吴思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