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永修县吴城镇渔业大队陶家坎村十几位渔民在修河吴城段水域打捞出一清朝时期作战火炮。 火炮长约1.5米,围径有50余公分,口径15公分?熏重达150多斤。全身由铜、铁铸成,虽在水下被淤泥埋没400多年,但没有丝毫锈蚀,可见当年的铸造工艺非同一般。火炮打捞出后,有外地文物收购商出6000元前来购买,当地渔民想到这可能是文物,他们不为所动,毅然将其送到政府,该炮现由政府放于吉安会馆由专人看管。 吴城地理位置扼江西水路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三国时东吴大将太史慈在这里驻过兵;清康熙三年,设置正规水师管,拨千总一员镇守;咸丰五年,设置江南水师,曾国藩奉旨驻吴城练兵;同治八年,拨参将一员驻守吴城,扩大水师营,直接归长江水师提督管辖。民间广为流传的朱元璋与陈友谅鄱湖大战就发生在吴城边的鄱阳湖水域。这一发现,是对吴城曾为兵防重地的一重要佐证。(九江日报 永修讯 刘通 刘欢)
© 鄱湖人家网 E-mail:cnplph@163.com QQ:690138908 基于E-file技术构建 赣ICP备08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