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志勇)7月上旬,记者走进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只见蓝天白云下,湖光潋滟,景色宜人,一只只白鹭等候鸟时而戏水,时而觅食,好一个候鸟乐园!
去冬以来,国内多地发生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事件,而鄱阳湖区未发生一起候鸟安全事故、未出现一起影响恶劣的候鸟被猎杀事件,为多年来首次。候鸟保护秩序的根本好转,有力保障了冬候鸟安全越冬、顺利北迁和夏候鸟纷至沓来。
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鄱阳湖最大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沿岸线长1200公里,涉及湖区人口118万,护鸟任务繁重。我省千方百计创新保护形式,沿湖各地建立了护鸟队伍,通过路上人员车辆巡护、湖里船只巡护、天上飞机侦察的“陆湖空”保护模式,为候鸟撑起一张立体保护网。为保持对天网、投毒等危害候鸟行为的高压态势,不留盲区和死角,湖区经常出现多部门“会师”、“守夜”的场景。去冬今春,鄱阳湖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了“零机关全基层”活动,全体机关干部与沿湖各站站员同吃同住同巡护。重点整治期间,沿湖各地各部门共恢复湿地400余亩,拆除天网3万余米。在今年初湖区冰冻灾害时期,我省投入65万元,在候鸟集中的湖区开展人工投食行动,保障了灾害天气下的候鸟觅食安全。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和谐。”今年2月,鄱阳湖候鸟救治医院在都昌建立,这是我国首家候鸟医院,目前已有13只伤病候鸟在此得到治疗并康复;今年1月,我省首家小天鹅护鸟协会在都昌成立;新建县一名过去经常偷猎候鸟的农民,在候鸟保护宣传教育的感化下加入当地采茶剧团,自编自导自演小品剧《保护候鸟人人有责》,以亲身经历教育周边群众……
“一湖清水”水更清、“候鸟乐园”鸟更乐,鄱阳湖区候鸟保护工作,正在成为江西乃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