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浮梁县全面推进文化生态大县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5/5/18 5:49:50

近年来,浮梁县全面推进“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的良好势头,先后荣获了“江西省省级生态县”、“江西省十佳绿色生态县”、“江西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先进县”等称号。今年初,浮梁县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

关键词:生态

核心提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0%,地表水质合格率达到100%,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城乡各功能区噪声达标率100%,整体环境质量优良。

近年来,浮梁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绿色发展”重大战略决策,以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为抓手,全力推进浮梁“生态建设大提速、文明创建大攻坚、城乡环境大改善、整体形象大提升”见实效。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改善环境质量。该县近年完成了废气治理和改造工程,年减排粉尘、烟气近500吨,城区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和优于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为送一江清水出浮梁,该县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投入1500万元建成工业和生活污水干管100多公里、支管230公里;投资5000万元建成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一座,城区生活垃圾处置率达到100%,确保了昌江源头水质长年保持和优于国家二级水质量标准,公众对浮梁生态环境的满意率达98.5%。积极推进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该工程位于浮梁县蛟潭镇境内,坝址长538.4米,最大坝高45.6米,正常蓄水位56米,总库容量4.66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防水、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景德镇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共同构成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三大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之一。项目建成后可使市区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标准,并有效减轻鄱阳湖昌江尾闾地区的防洪压力,改善昌江中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性供水紧张状况。

发展生态林业,加固绿色屏障。该县大力实施“天然保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公益林保护工程”,扎实推进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1.0%,活力木蓄积量达到1200万立方米,人工造林10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5万亩,使全县生态环境改善,林业产业也明显壮大。

治污治乱,优化生态环境。该县不断加大乡村环境综治工作力度和用于治污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2014年,全县再次启动了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实施河道环境整治,清理河道38条;完成新农村建设点旱厕改造2778座,标准卫生厕所普及率95%;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33个;新建新农村示范点60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4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国家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22个。

关键词:文化

核心提示:五品县衙、宋代红塔、瑶里古镇、高岭古瓷土矿遗址……全县有国家省市各级文化保护项目30余项;浮梁功夫红茶、瑶里长明村青狮白象灯、兴田乡潭口村珍珠灯等列入省级非遗目录;《浮梁,古老的茶乡》、《茶山情歌》等节目在省、市农民艺术节上获奖。为丰富浮梁文化内涵,交好“两个文明”建设答卷,该县把文化事业发展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与经济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推动了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瓷茶文化、历史文化独具特色。五品县衙、宋代红塔、瑶里古镇、东埠古街、绕南制瓷遗址、高岭古瓷土矿遗址、新四军瑶里改编旧址、程家山烈士陵园、古县衙廉政教育基地等历史文化遗存,备受当地政府重点保护和利用。千年浮梁瓷韵茶香,原始森林之景,高山流水之音,历史人文之美,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和省内外媒体记者深度感受浮梁文化的多彩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考古发掘成果丰硕。该县确定了30余项保护项目,浮梁功夫红茶、瑶里长明村青狮白象灯、兴田乡潭口村珍珠灯、浮梁青花珠明料煅烧技艺已列入省级非遗目录;县文物部门联合省考古队对蛟潭、东流两处商周文化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有陶器、石器等文物;搜集整理民间文学135篇、歌谣31首,2支民间舞蹈已收录《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分卷》一书。

文化设施日趋完善,群艺活动异彩纷呈。该县已建成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文化场所及农家书屋,基本能满足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一年一度的歌咏月活动已成为浮梁文化活动的主打品牌,一直在激发着群众艺术创作的热情。大型舞蹈《绿色的田野》,歌曲《浮梁,古老的茶乡》、《茶山情歌》,相声《探亲》、方言小品《麻将之患》等等,都是当地山伢子、山妹子自创自演的,这些节目在省、市举办的农民艺术节上均获奖项。

关键词:产业

核心提示:全县有机茶园面积达14万亩,茶叶总产量5632吨,无公害认证蔬菜基地21万亩,油茶10万亩,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市级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1家。被列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和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江西省旅游强县。

近年来,智慧的浮梁人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做优生态农业,推进生态高效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目前,全县已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产业基地发展到50多万亩,被评为“全国无公害示范基地县”称号。农民合作社17家,会员1421户;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化推进年、提升年活动,采用国家、行业生产标准65项,制定地方标准8个,10余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突出地方特、优品种,开展品牌认证工作。浮梁茶叶已有注册商标20余件,其中“浮瑶仙芝”、“瑶里崖玉”、“西湖珍芝”等3件商标被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做精生态旅游,培养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自2004年以来,“浮梁茶文化旅游节”连办了十一届,成为宣传浮梁形象和旅游产品的一张“金名片”。11年来,该县实施“世界瓷都之源,中国名茶之乡”旅游品牌战略,全力打造“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怡人、瓷茶韵味独具、乡村魅力无限”特色旅游名县。实时编制完成《浮梁县旅游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发展规划》等多个规划,重点实施了古县衙、红塔、瑶里风景区、严台沧溪历史文化名村等旅游项目建设,把科学的生态观念融入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建设,按照“旅游六要素”要求落实配套服务措施,不断开展旅游宣传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推介会,展示浮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优势。目前,该县已有国家4A级景区2个。2014年,全县旅游接待量达601.6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5.11亿元,旅游业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

做强生态工业,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和无烟工业。该县始终坚守“工业强县、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先后否决“两高一资”项目30余个、总金额达20多亿元,关闭重污染生产线6条,淘汰落后设备10台(套)。高起点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现工业集中、产业聚集。现今入园企业有70余户,初步形成绿色食品加工、高新陶瓷制造、电子通讯、矿产建材、金属加工等产业集群,园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2.6%。目前,该县工业园扩园升级工作正有序推进,倡导低碳经济和发展无烟工业已成为全浮梁的共识。(来源:景德镇日报)

来源:景德镇日报 作者:徐峰 蒋荣猫 汪圣林 朱斌

阅读 10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