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学的界说包括了自然生态学、生物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然而,马克思生态学的本质维度与其说属于其中之一种倒不如说是生存生态学。马克思生态学蕴涵了生存生态学思想。
生存生态学从对人的生存与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深度关怀上去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生态性关系问题,并且把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作为自身理论的思考主题和核心价值取向。在它的视野中,世界不仅仅是由人与自然之间平面性关系构成的自然共同体,而是由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生态性关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世界。
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学的界说包括了自然生态学、生物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然而,马克思生态学的本质维度与其说属于其中之一种倒不如说是生存生态学。马克思生态学蕴涵了生存生态学思想。
首先,从对象性上理解了生态的系统性。马克思说过,如果一个存在物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对象,那么它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它与其他存在物之间就不会有对象性关系。一旦失去了这种关系,生活世界就成为不可能。生活世界本质上是由对象性的关系总和构成的系统性整体。在其中,诸如地质、水文、空气和阳光等自然条件以及植物、动物等其他东西,彼此的存在是对象性的,更应当是生态式的。
其次,从人文性上理解了生态的自然性。马克思着眼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自然”,而不是海德格尔的“思”之基础上的“天地”。马克思说过,植物动物没有世界,因为它们只知道根据它们自己的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相反人却有世界,人类懂得以任何种类的尺度和美的规律来建造自己的“家园”和进行生产。他还强调过,在社会历史的进步中,自然界只是在较高文化的发展阶段上才开始成为生活世界的构成性内容。人文性确证了马克思的自然是处于某种文化条件下的“现实的自然”。
再次,从相互性上理解了生态的有机性。人们的生活世界不是平面化的,不是静止地构成的,更不是诸要素的机械相加,而是它们有机地构成的,各种构成要素始终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这个意义上看,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的有机过程的思想,恰恰蕴涵了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性,其深刻性还在于它揭示了这种有机构成性是人类通过自身的努力,实际地完成了入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真正地实现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解。
最后,从实践性上理解了生态的循环性。马克思生态学的深刻性还在于揭示了全部社会生活根源于社会实践。这种实践始源性公开地展示了生活世界的循环生成性,因为劳动是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现实过程,并且又不断地使它们以新的形式再现彼此自身。因而,劳动是生态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自然条件”。
马克思对生态的生存论理解不仅是深刻的。而且公开地展示了生存生态学的本质内涵和核心价值取向。从生存生态学上理解马克思生态学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向度。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活动,它能够公开地展示马克思生态学的生存论本体论意蕴。
生存生态学是现实的生存论。因为它是关于人的生存与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学说。而不是关于自然问题的学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其他生态学都偏离了这个方向,它们要么把自然一体化和抽象的自然和谐作为思考主题和核心价值取向,要么把生物平等化和抽象的、无差别的自然之爱作为思考主题和核心价值取向,要么把探索人类的生物性和自然进化性以及“抽象的生存状态”作为思考主题和核心价值取向。而马克思在社会历史的视阈中,把实现人的和谐生存与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作为生存生态学的思考主题,把由人、自然和社会三者生态的、确立的、和谐的生活世界视为其核心价值取向。
生存生态学是批判的实践论。因为它是实践批判的生存论而不是实证的自然存在论。从这个意义上讲,其他生态学都未能达到马克思生态学的高度。因为它们撇开了实践批判的生存论而选择了在“感性直观”的视界中实证地解释自然界的生态性,因而,它们的理解是直观的而不是社会实践的。而马克思在社会实践的视阈中理解生态,把自然史与人类史有机地统一起来,着眼于通过社会实践的努力来调整入、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生态性关系。并实际上使之革命化、和谐化。
生存生态学蕴涵“总体性辩证法”。“总体性辩证法”是指作为一个总体的生活世界包含了丰富的具体内容,体现了整体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它的视野中,生活世界不是感性直观下的抽象的自然共同体,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使得各种构成性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在其中,它们始终处于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其他生态学都不可能是“总体性辩证法”学说,因为它们撕裂了整体性与多样性的辩证联系,孤立地、抽象地阐释了自然的一体化、生物的平等性以及人“在世”的中心性和优越性等问题,而且,它们的总体性是抽象的自然同一性,其多样性是生物的多种类性。这样的理解是把世界平面化而不是把它理解为生态化的有机系统。而马克思在“总体性辩证法”视阈中理解了人类社会,揭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由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的,尤其揭示了人类劳动是具体的总体性活动,这些活动既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又公开地展示了生活世界的具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由许多个人共同参加和相互协作的生产与再生产造就了人类生存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性、循环生成性、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