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2月28~4月13日,根据厅党委安排,省农电局局长吴克昭同志参加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2011年春季主体班学习,并在“绿色发展论坛”作了主题为《永保鄱阳湖一湖清水》的发言,受到学习班成员的好评。学习结束后,吴克昭同志向孙晓山厅长汇报了学习情况及发言提要,孙厅长对发言提要予以充分肯定:“很好,是下了真功夫,请发厅网,吴局长给我全厅系统的干部带了个好头!”现按照孙厅长指示,予以刊发,供同志们交流、参考。
一、 导言:简述鄱阳湖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鄱阳湖为季节性湖泊,高水湖相,低水河相,有“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高水位与低水位时的湖面相差31倍,容量相差75倍。
二、“一湖清水”的提出
1、概念提出
2007年9月,一篇关于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质正在逐年下降的报道,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三峡工程投入运行后,枯水期长江水位较工程修建前要低,鄱阳湖自然出流加速加大,不仅导致同期湖水水位低,水量少,而且流向长江的湖水挟沙量大增,实际上加速了对湖床的冲刷。鄱阳湖水位低和水量少到一定程度,鄱阳湖自净功能就大打折扣甚至丧失;二是由于前些年在赣江和鄱阳湖违规采砂屡禁不止,加速了湖床降低和下切,以至严重时鄱阳湖干流竟成了一条沟。如此,鄱阳湖的水质哪能好得了?温家宝总理在看了上述报道后随即作出批示,要求“维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此后,水利部要求把“确保鄱阳湖一湖清水下泄”作为江西水利工作的战略制高点。孟建柱等省领导也先后要求加强鄱阳湖开发利用和保护。
2、何谓“一湖清水”
这是一个变化着的动态概念,以前仅指下泄的湖水,即流进长江的水;现在的“一湖清水”是既含下泄的,也含不下泄的即滞湖的,还包括入湖的水质。
三、为什么要确保鄱阳湖“一湖清水”
1、是确保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需要
2、是保障湖区粮食安全的需要
3、是保障湖区人畜饮水安全的需要
4、是改善湖区枯季航运条件的需要
5、是防止、消灭血吸虫病,保障湖区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
6、是科学保护湖区湿地,大力发展湖区渔业,保护江西生态环境的需要
8、是建设环湖城市群、打造环湖经济圈的需要
四、如何确保鄱阳湖“一湖清水”
1、加强植被,保持水土。
山区封山育林,平原植树种草,防治水土流失。
2、截污减排、防治并举
出口检测,达标排放。
3、畅洪控枯,修坝建闸(即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1)指导思想——江湖两利
(2)运行原则——调枯畅洪
(3)工程规模、进度
(4)工程地位——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头号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了正厅级的专管机构从事工程的规划、立项、建设和管理。
4、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全省各部门,社会各方面,都要围绕目标,明确责任,协调一致,狠抓落实。
结束语:永保鄱阳湖一湖清水,不仅是上级对下级的要求,中央对地方的要求,江对湖的要求,更是江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康的客观要求和应有之义,是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目标的显著标志之一。一湖清水,虽来自然,却又不会自然形成,使命神圣,机遇不再,需要全省人民的智慧与汗水的凝聚,需要你我不懈的奋斗与努力。我们今天的付出,为的是明天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