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竦 (985—1051) 字子乔,德安人。北宋大臣。经史百家、阴阳律历、佛事老之书,无不通晓。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同修起居注。任地方官多有治绩。真宗时为襄州知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以救活贫者。仁宗时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治军严,敢诛杀,对疾病死丧者,则抚循甚至。累官至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贪,家财巨万。谥文庄。有《文庄集》三十六卷、《古文四声韵》五卷。
王 韶 (1030—1081) 字子纯, 德安人。北宋军事家。进士。上《平戎策》,言取西夏必先复河湟。 神宗信用,任以西事。用兵有机略,招降羌人部落,置熙州(今甘肃临洮),又取河、洮等五州,形成对西夏包围之势。以功为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召为枢密副使。后罢去,历知洪州、鄂州。谥襄敏。
李 常 (1031—1094)字公择,建昌(今永修)人。北宋藏书家。进士。年少时曾读书于庐山白石庵,藏书近万卷。仕宦于外则留书僧舍以利后来学者,人称其居为“李氏藏书山房”,苏轼为之记。王安石变法时官右正言、知谏院,对新法多有驳议。哲宗立,任户部尚书,进拜御史中丞兼侍读,加龙图阁直学士。后以反对凭诗论人罪,出知成都,暴卒于途。有《文集奏议》、《诗傅》、《会计录》等。
彭汝砺 (1042—1095) 字器资, 鄱阳人。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已巳科状元。历官至权吏部尚书。立朝侃直,风节凛然。神宗时为监察御史里行,谏言“不当以兵付中人(宦官)”,反复辨析,神宗改容,在廷者皆叹服。词风雅正,诗亦情致缠绵。有《易义、诗义、奏议、诗文》五十卷,《鄱阳集》四十卷。原集已佚,后人辑残篇编为《鄱阳集》十二卷。
李仲宁 九江人。北宋碑工。 黄庭坚题其门额为“琢玉坊”。曾巩墓志铭为林希撰文,沈辽书,刻石者即李仲宁,堪称联璧。该墓志今藏江西省博物馆。
洪 皓 (1088一1155) 字光弼,鄱阳人。政和进士。建炎三中(1129),奉命赴金,被扣留十五年,拒绝高官诱惑,不为杀戮所屈,多次密向南宋报告军情。回宋后,揭露秦桧的叛徒罪行,被贬英州九年,南移袁州中途病卒。所作《江梅引》四首,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有《鄱阳集》、《松漠纪闻》等。
洪 适 (1117—1184) 字景伯,晚年自称盘洲老人。鄱阳人。南宋金石学家。洪皓之子,与弟遵、迈并称“三洪”。绍兴十二年(1142)与遵同中博学鸿词科,赐进士出身。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文惠。工文词,好收藏金石拓本,并据以证史传讹误,考核颇精。有《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三十一卷,还有《盘洲集》八十卷等。
洪 遵 (1120—1174)字景严。南宋钱币学家。官至同知枢密院事。谥文安。所作《泉志》为最早的钱币学专著。另有《翰苑群书》。
洪 迈 (1123—1202) 字景庐,别号野处。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孝宗时,历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以端民殿学士致仕。谥文敏。四十年成《容斋随笔》五集。该书是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考证了宋以前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经济制度,记述了不少词章典故,对宋代的史事记述尤详,是宋人笔记中很出名的作品。还有《夷坚志》、《野处类稿》、《万首唐人绝句》等。
赵汝愚(1140—1196)字子直,余干人。宋宗室。 乾道进士。宁宗时任右丞相。提倡理学,引用朱熹等人。不久被逐,出知福州,又贬永州,途经衡州时死。
姜 夔 (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人。南宋词人、音乐家。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风格清妙。精通音律,著《大乐议》、《饶歌鼓吹曲》。现存自注工尺旁谱词十七首,系研究宋词乐谱的珍贵资料。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诗说》等。
李 燔 (1163—1232) 字敬子,南康建昌(今永修)人。南宋理学家。绍熙进士。朱熹高足。诸生学业稍次者,熹皆令先问燔。与黄干并称“黄李”。朱熹卒后,任白鹿书院堂长。讲学之盛,他郡无比。谥文定。
彭大雅 字子文,鄱阳人。嘉定进士,官朝请郎。绍定五年(1232) 蒙古遣使来议夹攻金朝事,南宋遣使报谢,为书状官随行。将亲身见闻写成《黑鞭事略》,叙述了蒙古立国、地理、物产、语言、风俗、赋敛、贾贩、官制、法令、骑射等事,详备简要,是研究蒙古开创历史的珍贵资料。
江万里 (1198—1275) 字子远,号古心。都昌人。南宋大臣。仕四十余年,历官九十一任。事理宗、度宗两朝,曾拜左丞相兼枢密使。热心书院教育,知吉州任上创办白鹭洲书院,自为讲授;知隆兴府(治南昌)时,创办宗濂书院,又委托南安军(治大庾)知军建道源书院。秉性峭直,反对贾似道等权奸破坏抗元斗争。咸淳九年(1272),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大使。时樊城已被元兵攻破,会见文天样,勉励其负起抗元救国的“世道之责”。1274年,以疾辞。元兵破襄阳,水陆并下。为元骑兵俘获,既而脱逃归饶州(治鄱阳)。元兵入城,投水死。 赠封益国公,谥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