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鄱阳湖水利枢纽该不该建?多方专家呼吁暂缓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6/12/1 6:44:10

反对声音认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设定的方案,将对鄱阳湖水质、鱼类多样性、长江江豚栖息地、越冬水鸟栖息地以及江湖连通产生的不可逆或不确定影响明显存在

图自视觉中国

 

【财新网】(记者 周辰 实习记者 杨梦晴)11月23日,江西省环保厅发布了《鄱阳湖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示》。该信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公众和各方专家的广泛关注。11月29日,由中国绿发会、让候鸟飞公益基金、江豚保护行动网络联合发起的鄱阳湖保护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呼吁暂缓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进程,公开更多、更详细的各领域专家论证材料。

根据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下称:鄱建办)介绍,近十年来,鄱阳湖9、10月份(秋季)连续出现枯水期低水位时间提前、水位降低、持续时间延长的现象。并且,鄱阳湖秋季低枯水位将长期存在,并将不断加剧。对鄱阳湖的民生、生态、经济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湖区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承载力也大幅降低。为“控枯”,江西省拟建水利枢纽。

根据公示信息,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为开放式全闸工程,汛期(3月底~8月底)江湖连通,闸门敞开;汛末(9月~次年3月底)对湖区水位进行调控,缓解湖区水位下降过快导致的问题。工程总投资约130亿元。

据信息公示介绍,该工程定位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供水、灌溉、生态环境、渔业、航运、血吸虫病防治,保护水资源,恢复和科学调整江湖关系等。

水利枢纽该不该建?

11月27日发布在江西省水利厅官网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介绍表示,长江上游水库群的“汛后蓄水”与“清水下泄”是影响鄱阳湖枯水的关键性因素,人工采砂作用较小。

然而,让候鸟飞公益基金张云博认为这些论点值得商榷。他引用2015年发表在《地理学报》的研究《2001-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鄱阳湖采砂通过扩大通江河道的过水断面面积,加速湖水注入长江,是引起近年来鄱阳湖秋冬季枯水期提前、枯水期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大规模产业化采砂是破坏湖体含水层并造成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那么,这就不只是生态问题,它还牵扯到市场需要的问题,涉及到中国盲目土建所带来的对河沙的巨大需求与浪费。”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教授郭鹏认为,需要弄清楚造成鄱阳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然后再考虑有效的应对手段,特别是紧急的应对手段。

张云博说,鄱阳湖是个生态系统,“不仅仅是一池子水”。生态系统从来都是复杂的,牵扯到非常复杂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的生物群落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对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所以,不能在详尽的调查和计算前就简单的下结论和做第三方非自然力量的介入。

张云博建议,也许可以通过冬季的水资源的约束使用、阻止挖沙,或者中上游的水位调节,等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建一个闸。周建军则认为,鄱阳湖水利工程不是江西省级级别能办到的,必须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研究。“必须等到上游的水库都建的差不多了,把矛盾和问题全部都反映出来了,最后矛盾实际在哪就清清楚楚了”,应该是一盘棋解决,不能够现在各扫门前雪。

鄱建办此前表示,对于上下游的水资源分配问题,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5省市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均表示支持或原则支持。枢纽建成后,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统一调度,基于“调枯不控洪”的调度方式,对流域上下游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周建军认为,湖泊建闸越多,长江下游的局面将更加复杂,如果这些湖泊支流都被人为控制,实际上会在长江的上下游之间形成非常大的相互制约机制。“在不景气、不好的条件下,或者环境资源比较恶劣的时候,上下游将产生纷争。”

或产生生态影响

鄱建办表示,科学合理调控大闸水位,可使湖区枯水期维持适宜改善湿地的水位,增加新的水面面积和浅水水域,对湿地状态的维持是有利的,从而增加越冬候鸟栖息与觅食的空间。

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表声明表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设定的方案,将对鄱阳湖水质、鱼类多样性、长江江豚栖息地、越冬水鸟栖息地以及江湖连通产生的不可逆或不确定影响明显存在;支持干旱常态化、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弱化的趋势性研究结论还不成立;拟建的鱼类洄游通道、豚类迁移通道建设方案在国内并无十分成功的先例,无法确保消除巨大的生态风险;对湿地而言,自由连通的江湖关系远比人为控制的水位线更重要,水文波动带来的生境异质性和食物丰富度是鸟类多样性的基本保障;通过联动调度机制、强化管理措施、增加基础投入缓解威胁的方案并未考量。总而言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流域尺度上发生的问题,还将破坏鄱阳湖的自然节律,造成江湖阻隔,破坏生态水文过程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此外,鄱阳湖也被称为“江豚最后避难所”。鄱阳湖是长江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江豚数量大约占到整个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的1/3~1/2,鄱阳湖江豚种群数量大约在450头左右。另外,枯水是江豚濒危的重要原因,从一定程度上讲,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亦是江豚保护的工程。

对于大家关注的江豚问题,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王亚民表示,渔业增加后江豚的食物可能会得到适当满足,在不考虑渔民捕捉的情况下,鱼类的增加对江豚是有利的。但是,鄱阳湖的江豚种群数量增加可能会对长江江豚和鄱阳湖江豚的交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鄱建办对媒体的介绍,鄱阳湖水利枢纽将通过设置大孔闸来解决阻隔影响,专为江豚设置了4孔60米宽的大闸,让江豚过闸。

鄱建办认为,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60米宽的大闸是足够能让江豚自由过闸的。一是江豚依靠自身声纳导航,能顺畅游弋实验室2米宽的水道;二是历史上江豚能自由通过20米宽的桥孔。

这一做法引起了周建军的担忧,他表示,北美的鲟鱼体型更小,当地的工程给鱼做了很多鱼道,但最终发现,在鱼道里面放香味、放音乐等办法都不能达到引导鱼群穿过鱼道的效果。

2016年发表在《中国公路》上的研究《鄱阳湖特大桥工程对长江江豚的影响评价》也显示,桥墩等水下工程将永久影响豚类的正常迁移,最严重的情况是形成豚类分布阻隔带,影响豚类的分布和栖息。

阅读 736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