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这次活动的宣传主题是“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进一步唤起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举措,扎实推进,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严格水资源管理放到推进和谐社会、生态城市建设的高度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城市防洪工程、乐平镇桥联圩、续湖联圩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相继投入使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实效;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五河治理工程、景德镇市城市水资源管理实时监控系统等项目争取和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连续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了34.6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水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水资源监测、河道采砂管理等各项水利执法活动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地处全省六大暴雨中心之一,年降水量分配不均,水资源季节性和水质性缺水并存,洪旱灾害较为频繁,水利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仍不够完善。瓷都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今年是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项目启动年,也是我市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关键年,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充分利用和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的战略决策,强化水资源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做到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汛抗旱并举,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人手,扎实开展依法治水工作,通过水资源有序有效的管理,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一,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防汛抗旱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要求,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推进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转变。要加强洪水预警预报、洪水保险、洪灾救济等非工程措施建设,健全应急管理措施,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落实防汛抗旱预案,把防汛抗旱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确保防汛抗旱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第二,加快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惠民工程,要切实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落实好。抓好防汛工程建设,继续加快城乡防洪工程建设步伐,争取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尽快通过国家批复,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完成20座列入国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内的任务,抓紧全市大型泵站改造和浮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抓好城镇备用水源工程建设,重点推进玉田水库备用水源及共库引水水源工程建设,重视抗旱水源和城市应急水源建设,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扫尾工作。抓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城乡水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入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