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礼 彭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境内59公里的袁河,又恢复了往日的宽阔,一河清水向东静静流淌。
在袁河上游11公里的西村段,河岸边还能看到被切割的采砂船、狼藉倒伏的吊砂铁塔、炸毁的水泥墩和石块,来不及卖出的的沙山石堆,以及河汊里凌乱地停泊着的铁壳运沙船……不难想象,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怎样的采砂整治“战役”。
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
8月27-28日,在袁州区西河镇河道采砂集中整治行动中,来自公安、水利、国土、环保、乡镇的约250多人,分别组成指挥部、执法组、现场维护组、安全保卫组、劝解疏导组、后勤保障组、村干工作组,在袁河边集结,对7个标段的12个采砂点(含采砂加工厂)采取断电、船只上岸、炸墩、切割等行动,实现了“空中无电网,河面无砂船,岸边无吊墩,袁河无噪音”的整治目标。
分管水政的袁州区水务局武装部长杨美江说:“这次采砂整治行动共拆除、处理采砂船11条、运沙船23条,爆破拆除吊砂墩44个,拆除变压器12台,拆除采砂专供电线6500米,没收非法设备折合人民币89万元。”可以说,此次整治战役进展非常顺利,效果显著,现场无阻扰,事后无上访,袁河很快恢复了应有的宁静。
“战役”的由来
2004年之前,袁河由于私挖乱采、弃料堆积,成了“千岛河”,流水阻滞在无数的大小水坑里,水质迅速恶化,水位急剧下降,供水水质和行洪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其间,宜春市虽对袁河进行过大规模疏浚,袁河面貌和供水行洪一时得到了改观,但是随着采砂规模的扩大,以及非法采砂的渗入,袁河出现了环境恶化、道路破损、水质污染、景观破坏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西村镇采砂办主任钟鹏说:“采砂导致河床和水位大幅下降,西村段1万人的饮水、1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受到严重威胁。”西村村民易初华感慨:“沉重的运砂车在村前道路上来回碾压,道路破损严重,路边的民房也开裂了,窗户、树木被灰尘包裹着。”此外,卵石的破碎加工还导致清澈的袁河河水浑浊不堪,流向宜春城,不断遭到群众的举报和市、县人大代表的问责。
袁州区水务局局长刘泉忠说:“袁河采砂已到了非整不可的地步。采砂合同已全部到期,这也是全面整治采砂的最佳时机。”
准备充分,依法行动
整治行动开始前,袁州区采砂领导小组会统一意见,制定整治方案,明确部门具体职责;召开沿河村组干部会,打牢群众基础,倾听基层建议,落实管理责任,强化说服工作;召开采砂业主会,公示方案,宣传政策,开展教育,尊重其知情权、建议权,倾诉权。同时,政府还公示会议纪要、抄告单和关停取缔公告,在法定期限内遍告辖区,做到人人皆知。
此外,袁州区水务局还制定整治方案,依法定程序发出告知书、整治通知等执法文书。从西村镇河道采砂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中,可以看到,内容细化到时间、对象、措施、路线;指挥、执法人员细化到个人、地点、时间和具体行动,并接受社会现场监督观摩,聘请法律顾问严格把关。
据记者了解,事后采砂业主对因整治行动带来的利益损失虽有怨气,但均承认此次执法依法进行,且宣传教育到位。一位浙江黄姓老板说:“我这些设备投入了300多万元,但为了40万市民的饮水安全,我们认了,并们希望今后采砂管理能规范化、常态化。”袁州区政府还规定:与采砂有关的供电,必须经政府批准,以根治采砂乱象,防止“死灰复燃”。
【记者后记】
所谓“砂霸”,都是当地的能人,他们有钱,有势,很多是村组干部、宗族代表,能组织一帮群众,行为蛮横。稍有不满,他们就会上访打官司,可能影响一方社会稳定。他们也有自己的“法律顾问”,这也倒逼水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执法有据,精通业务和法律。因此,水行政执法队伍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让对方抓到把柄。
袁州区水政监察大队中的11人,承担着袁河及其12条支流的水行政执法任务,同时担负采砂办的职责,管理着近千名采砂者,近20条采砂船和近百条运沙船。虽然人员少,任务重,但只要有政府支持,自身过硬,就能理直气壮。
袁州区水行政监察大队每年做到“尽早、尽快、尽多”地向区政府报告水行政执法成绩、现状和面临的形势,用他们的能力、经验和业绩,争取政府更多支持。区政府今年投入49万元的专项整治经费,以及近500人次执法力量。
记者问水务局:袁河采砂全面禁止了,这是否影响经济建设?能不能够长效坚持?刘泉忠局长回答道:“采砂管理要正确处理好疏与堵、长与短的关系,我们已经编制完成了全区采砂规划,规范的采砂对河道疏浚、稳定、行洪、经济发展和民生都有好处,完全、长期禁止是不可取的。以疏浚为目的的采砂,需要做好‘定点、定船、定量、定时、定功率’,最好是成立规范的采砂公司,正规、合法,懂技术,能承担组织、吸收、消化个体采砂者的任务和培训职能。让河道采砂始终处在受控状态,采砂的危害就会降到最小。”
本文来源:http://www.jxsl.gov.cn/id_ff808081498d87580149a80beb891ab1/new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