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昌5月31日電(時雨)“橫向對比,江西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水質在全國名列前茅。但縱向對比,我省的江河湖庫水體質量存在下降的趨勢。”31日,江西省省水利廳廳長、黨委書記羅小雲在《江西省水資源條例》修訂實施新聞發布會上透露,鄱陽湖局部水域水質出現Ⅴ類、劣Ⅴ類水。
據了解,江西全年降雨60%以上集中在4至6月主汛期,但全年需水量的50%以上集中在汛后7至9月主灌溉期。目前,江西省已(在)建水庫1萬余座,居全國第二,但總庫容和有效庫容的數值,與全省1565億立方米的水資源總量相比,比率分別僅約為20%和10%。
“水資源調蓄能力的嚴重不足,使汛期的水資源常常以洪水形式流走,非汛期又面臨無水可用的局面,從而導致時段性、區域性的供水矛盾。”羅小雲介紹,同時,無處不在的水資源浪費進一步加劇了江西水資源水生態環境矛盾。節水優先、節水減污、節水增效,加快實現從粗放用水向節約用水轉變,對江西而言刻不容緩。
為了落實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新修訂的《條例》專設“水資源節約使用”專章,規定了省、設區的市和縣(市、區)三級用水效率控制指標,行業用水定額制度,用水單位計劃用水管理,節水“三同時”制度,節水技術改造,雨水、洪水和再生水的開發利用等內容。條例規定,用水單位用水量不得高於核定的年度計劃用水量。用水量高於年度計劃用水量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整改后仍不能達到標准的,可以核減其下一年度用水量﹔對水資源超用部分累進加價收費。供水企業應當加強供水、用水設施的維護管理,防止滲漏水現象的發生。超過國家規定比例的供水管網滲漏水量不得列入供水成本。以水定需、因水制宜、量水而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的目的在於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產能,使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社會發展更加可持續。
“山清水秀,‘風景這邊獨好’,是江西的名片。”在發布會上,羅小雲介紹,江西省的鄱陽湖是全國大湖中唯一沒有富營養化的湖泊。橫向對比,江西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水質在全國名列前茅。但縱向對比,江西省的江河湖庫水體質量存在下降的趨勢。鄱陽湖水質由過去以Ⅱ、Ⅲ類為主下降到現在以Ⅲ、Ⅳ類為主,局部水域甚至出現Ⅴ類、劣Ⅴ類水。
據了解,2013年,國家核定的江西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控制指標為:2015年88%,2020年91%,2030年95%。“從這些指標可以看出,國家在現有基礎上對我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羅小雲說。
據介紹,此次條例在修訂中注重源頭保護、防治並舉、動態監管。條例要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保部門按照流域綜合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擬定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水功能區劃﹔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水功能區對水質的要求和水體自然淨化能力,核定該水域的納污能力,向同級環保部門提出該水域限制排污總量的意見。“可見,雖然考核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的指標是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但實際上也是有兩個具體指標要求,一個是水域水質達標率,另一個是水域的限制納污總量,這兩個指標是相關聯的。”羅小雲強調。
此外,飲用水安全在近年來也受到社會公眾的極大關注,為此,《條例》作了更加詳細和嚴格的規定:要求省人民政府應當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政府應當建立飲用水水源地安全評估制度,防止水源枯竭和水體污染,保証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設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立健全應急水源保護措施,並制定城鄉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對出現水功能區的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達到或者超過控制指標等情形的,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停止審批該水功能區內的新增取水和排污口。相關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採取治理措施,並向社會公布。同時,對於水庫功能的調整,飲用水水源水庫的禁止性行為以及在水源涵養地建立健全封山育林制度等作了明確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