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鄱阳湖水位上涨 候鸟们还能任性地觅食吗?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5/11/17 6:52:36

11月16日17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点星子站的水位为12.57米,赣江南昌段水位为18.02米,水位上涨明显。据气象预报,预计今日江西大部地区将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19~21日还将出现一次降雨过程。

鄱阳湖水位上涨,是否会影响越冬候鸟觅食?非汛期持续降雨,会不会有次生灾害发生?我省如何应对防范?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了解。

鄱阳湖水位上涨候鸟觅食会受影响吗?

未到候鸟迁徙高峰期影响不大

近半个月以来,受局地阶段性强降雨和五河来水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截至11月16日17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点星子站的水位为12.57米,距半个月前(11月1日8时)水位上涨了2.23米。

“以前每到秋冬季节,鄱阳湖都该进入枯水期,大量的草洲和泥滩退出水面,更有利于越冬候鸟觅食。”据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文思标介绍,候鸟的活动、觅食区主要分布在水位线附近的水深不足0.5米的沼泽地带中。比如白鹤,喜欢在0.4米左右的水位觅食,长嘴鹬喜欢0.2米~0.3米的水位,还有不少雁和鹬喜欢在泥滩和草洲上活动。

“这个时候水位上涨,浅水区更少了,白鹤等涉禽类的觅食范围也缩小了,但影响不会很大。”文思标表示,目前还未到候鸟迁徙高峰期,越冬候鸟数量有限,而整个鄱阳湖区的草洲、浅滩范围仍然很大,短期内不会存在食物短缺的情况。

7个核心湖有控湖闸口水位高可放水

据了解,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是越冬候鸟迁徙至鄱阳湖的高峰期。如果届时鄱阳湖仍保持高水位,怎么保证候鸟觅食?

文思标表示,这也不用担心,一方面,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管辖的9个湖泊都是浅水湖,水位不深,但是面积摊得很大,包括水体和草洲的总面积为224平方公里。另一方面,为了使核心湖区水位处于可控范围内,保护区在7个湖泊设置了控湖闸口,科研人员每天都会测量核心湖区的水位,然后再设定一个候鸟吃食的基本水位,如果水位高就开闸放水,水位低则关闸蓄水。

“这段时间持续降雨,保护区的湖泊水位也有所上涨,但我们也一直都在开闸放水,确保核心湖区的水位保持在合理水位。”文思标说。

与此同时,保护区组织人员在闸口设置渔网,将顺水冲下的鱼虾收集起来,晒干后作为冰冻天气或鸟食减少时的辅助食品,并适时组织人员下湖区抛撒。如果长时间水位过高或遇到极度干旱情况,还将进行人工投食解决候鸟“粮荒”。

持续降雨哪些地方易发次生灾害?

抚州、鹰潭、上饶局部地质灾害风险高

“目前,我省处于非汛期,但受极端天气影响,局地阶段性强降雨仍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对近期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预警。”省国土厅地质环境处相关人士称,11月15日20时至18日8时,抚州市中、东部局部、鹰潭市南部及上饶市南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高易发区,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较高,已上升为黄色预警。

此外,宜春市西北局部及袁州区、萍乡市东南部、吉安市西南部及东部局部、抚州市西部、南部及东部局部、鹰潭市中部、上饶市中部及北部、赣州市东北局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高易发区和中易发区,有出现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一定风险,标注为蓝色预警。

我省下发紧急通知严防非汛期地质灾害

除预警外,我省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非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我省要求,针对非汛期间的阶段性强降雨等致灾天气,各地要安排专人开展应急值守,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发生人员死亡或3人以上受伤的地质灾害,或者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险情灾情,要严格执行1小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突发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各地要及时启动相应应急响应,采取有效应急措施,果断撤离危险区所有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员,必要时应采取强制避让措施,确保不因地质灾害出现群死群伤现象。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陈文秀

阅读 381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