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是2005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地跨永修、武宁两县,总规划面积680平方公里,位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之内,是江西省十二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生态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风景区管委会自2006年成立以来,依托环境资源特色,紧扣保护和发展主题,坚持严保护、筹资金、上项目、抓改造、创品牌,克服了体制不顺、财力不足、基础薄弱等困难,取得显著成效,风景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旅游人次逐步上升。2009年,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次169.57万人次,同比增长26.3%,其中国内旅游人次167.134万人次,增幅26.2%;入境旅游人次2.436万人次,增幅34.5%;旅游总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30%,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
(二)基础建设逐步加强。总投资42亿元的庐山西海旅游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多方筹资近3000万元建设易家河大桥,预计在今年5?1前竣工通车;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启动了南线旅游码头改造、景区门楼、旅游公厕、标识标牌等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南线码头、北线码头公厕和景区内标识标牌设置。
(三)景区品位逐步提升。西海温泉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北戴河宾馆、柘林湖宾馆、清水山庄和醉酒湾酒店四家宾馆均已通过星级评定;顺利完成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严把项目准入和审查审批,从源头把准景区品位关。如我们对新增的巾口国际艺术园项目和花源谷旅游开发项目,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和风景区总体规划要求,数次聘请专家学者召开规划会和专题会议,对项目进行评估、审议,好中选优,选择与景区相贴切的主题方案。
(四)景区知名度逐步提高。成功举办西海银鱼节和“虚云圆寂五十周年纪念法会”等活动,充分打好节庆牌,彰显特色扩影响。除了利用宣传画册、折页、光碟和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进行常规宣传外,还努力搭建平台抓宣传,让风景区走进央视和全国各大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四套先后多次播放景区资源特色和风土人情;在香港《文汇报》、《中国旅游报》、《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开辟专栏进行推广。积极对接庐山等国家级风景区,走合作发展之路;主动“请进来”,进行宣传推介,多次组织韩国旅行商、台湾旅行商及国内骨干旅行社来景区考察采风;积极“走出去”,拓展新市场,参加中博会,国际国内旅交会、红博会等重大旅游展会12次。进入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庐山西海字样,可搜索相关信息约25万条,风景区知名度由周边省市逐步走向全国各地。
(五)行业管理逐步规范。行业管理基本实现“三个统一”,即统一宣传品牌,统一票务管理和统一导服人员管理。组建西海导游服务中心,制定风景区导游人员管理办法,规范导游人员行为。不断摸索“农家乐”式旅游产品运行模式,下发《西海“农家乐”规范标准》,逐步推进“农家乐”的规范管理,促进其服务质量提升和业务发展;在景区宣传营销上,逐步形成管委会做形象宣传、企业做市场营销的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产业大省会议精神,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契机,紧紧围绕打造“四个一流”的发展目标,强化景区资源保护,完善旅游产业基础,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确保实现全年旅游总人次、入境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0%以上。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环境保护,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坚持保护式开发,不断强化景区环境资源保护和保育功能,切实肩负起保护好“一片青山”和“一湖绿水”的神圣职责,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把好源头。认真抓好风景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实施,制定风景区环境资源利用发展规划。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促进景区建设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加强与武宁、永修两县协调,夯实共抓共管的联合保护机制;大力推进资源数字化管理,做好风景区监管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配置监测设备,开展大气和水质的检测工作;聘请专家对风景区环境资源进行摸底,并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随时掌握环境资源状况。加强景区生态环境监管,防止物种消亡和外来物种入侵,维护景区生态平衡。
(二)狠抓项目建设,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新景区、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建设。要继续按照“六个一”工作机制,确保在项目有效推进。易家河大桥要力争在5?1前竣工通车;爱心山庄改造要在10?1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鹿角尖“三岛”景区要按4A级旅游景区标准改造到位;西海国际艺术园项目在2010年要完成一期工程的竣工,并动建主体工程,项目总投入不得少于3亿元;花源谷项目要确保在2011年春天正式开业;启动桃花溪度假村改造。重点开发游湖观光、野营等具有西海风景区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抓紧改造主要岛屿与林相,尽快规划西海灯光夜景。组建游船公司,购置新型有特色的游船,打造景区旅游新亮点。全力以赴做好中信集团等重点客商的对接服务工作。推动中信在年内完成总体策划,力争有一个示范性项目开工建设;协助华天集团尽快完成项目规划编制及报批工作,力争项目明年上半年开工。
(三)推进景区创建,强力打造旅游精品。狠下功夫,打造旅游精品,提升景区形象。推进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对所有已建、在建和待建的旅游景区(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4A级以上标准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开展旅游饭店星评服务年活动,景区内现有80床位以上宾馆(度假村)要按照三星级以上标准进行升级升级;所有待建的中高档宾馆、度假村设计标准三星以上。农家乐等小型宾馆酒店,做到规范、卫生、舒适、有特色,并经景区旅游局等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营业。加强旅游船(艇)的建设力度,旅游船艇要按照国家颁布实施的《内河旅游船艇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对达不到星级标准的游船(艇)实行逐步淘汰。启动1个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设,新建设1-2个中型旅游商品专卖店,3-5个小型旅游服务购物点。支持鼓励涉旅企业和个人投资旅游景区创建,打造景区旅游精品,党委、管委会将出台政策,对创4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宾馆,高星级船艇及新建中型以上标准化旅游专卖店者,分别予以重奖和政策优惠。
(四)强化宣传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一手抓景区基础建设,苦练内功,一手抓旅游宣传营销,拓展品牌影响力。整合资源,注重包装。聘请专家、作家等对风景区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整合、延伸,编制有特色、有震慑力,主题鲜明、整体系统的宣传营销方案。加大投入,主攻重点。建立旅游联合营销中心,负责景区统一对外的宣传营销工作。近期宣传营销的重点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电视台、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九江、南昌、武汉等主要旅行社;南昌、九江、武汉、长沙、合肥等周边大中城市和北方部分城市。加强合作,互惠共赢。注重与九江(庐山)、南昌(滕王阁)、景德镇、婺源等景区深度合作,拓展旅游市场,互促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提升。高度重视与旅行社的长期合作,做到双赢共赢。管委会将对组织客源多、守诚信、服务好的旅行社予以重奖。创新宣传方式,做好主题促销。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重点抓好名湖大会、西海文化旅游节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唱响庐山西海旅游品牌。
我们将以此次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会为动力,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契机,强化措施,积极融入,狠抓落实,争先进位,努力把庐山西海打造成江西旅游新名片,争当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