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木木立絮话——那条路(18)

媒体:原创  作者:老黑
专业号:老黑 2021/3/13 17:54:17

木木立絮话——那条路(18

“慧林寺”对我来说,还是有印象的,那是我求学的第二所学校。

按学年推算,小学在哪儿读了四年,初中三年,在三年级坐了一年,不算停课闹革命的时间,我在哪儿至少听过八年的课。

哪一年到哪儿上课有点儿模糊,不过1971年初中毕业,可以从本本上查出来,以此推算,我应该1963年以前就走进“慧林寺”读书了。

我三年级就到“慧林寺”上课是有凭据的,因为上课时堂弟怀里的蝈蝈叫声惹怒了老师,在班里掀起了难忘的风波。老师在讲台上声音严厉的一点都不容质疑,我在下面仰望着,心里充满了敬仰和害怕。那一次那个教室里发生的事儿,是我人生记忆中的第一次历练。

三年级升四年级时发生了一件和我有关的事儿,至今都让我耿耿于怀。我记得当时我已在四年级教室里面上了几天课了,老师突然找到我,并拿出算术课本,翻到乘除法口决那几页,说,你看这有多难呀,你不如在三年级坐一级吧。我当然不知为什么,即然老师都说了,一定很难吧,就同意了。于是,我就又回到了“大雄宝殿”偏旁的那个低矮的三年级教室里听课了。

“慧林寺”坐北朝南,门外一条东西路,东连粱凹到送庄的南北路,西通牛家寨至朱寨到皮盛凹的南北路,路南有一片桃园和学校的蓝球场,其余就是耕地和几条通往沟边儿靠山窑院儿的小路,窑院儿比较分散,住着梁凹村第七生产队的一百多口人。

村里到“慧林寺”的路形状特别象直角三角形,上学时,我们每次都是走近路,从田地里斜着走,不走勾,也不走股,特喜欢走弦。尽管学校和生产队双管齐下,采取了很多措施,都没有改变我们村学生走捷径的心愿。

当时在“慧林寺”上学的有两个大队的大朱寨、小朱寨、牛家寨、西立射、东立射、梁凹、寺门外七个自然村小学三到六年级及初中的学生,多少学生和教职工记不得了,可三年级我换了三个教室,至今还记忆犹新,是不是因为蝈蝈事件的原因,很难说清楚。

记得老师们成为“臭老九”的那几年,有一件事我始终不能忘记,那个老师姓张,他站在板凳上交待问题,可能岁数大了吧没掌握好平衡,仰摆叉掉到了地上,当时就不省人事,场面顿时愕然。这时一个同学走上去摸了摸地面说,没事儿,软的。忽然,一阵轰然大笑。我当时有点儿模糊,不知所以然。

“慧林寺”院里木槿绿蓠比较高,当时可达我胸部那样高,每年春天都可以看到许多白色的和紫红色的花,花辩有单层的,也有不少多层的,特别好看。

“大雄宝殿”东面教导主任和校长办公室窗前的那棵线柏,树荫不是很大,但一拃多长纳底绳粗细的,由许多鳞叶组成的复叶实在少有。多少年了,走南闯北到过大江南北不少地方,从未见到过那样的树叶。

“大雄宝殿”台阶下的梧桐树是“慧林寺”内的树王,茎粗我们三到四个同学才能合抱住,冠荫面积约有半亩多大。每次下学和教导训话全校师生都是在哪儿集中。我也是在听训时,有意无意的仰望校长,看到了校长不用眼看续烟的熟练操作技巧。

梧桐树每年秋天都会从树冠深处落下饱满的梧桐籽,富含油脂成分,吃起来很香,课余时间许多同学都争抢着拣,那是物资匮乏年代我们非常喜欢的零食。

与大梧桐树隔一条路的院中间,是一棵合欢树,在它碗口粗的树枝上挂着一个钟,指挥着全校师生的作息,一声是预备,二声是上课,三声是下课,连续多声是下学。我以前很讨厌那钟声,后来不知道为啥慢慢适应了。

“慧林寺”学生们最吃开的那些日子,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目是,朗读和背诵“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音乐文艺课,就是唱“天上布满星”,业余生活就是晚上满 世界跑着看“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苦菜花”、“摘苹果的时候”,不管看多少遍都没有厌烦过。当时的流行歌,我最喜欢唱的就是“太阳出来照四方”,唱不好怕别人趣笑,人面前只哼曲调。有一段时间班上做的事是领废报纸写大字,我记得我最喜欢写的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可在我的记忆里,就没有争取到过一次有意义的胜利。

 

阅读 5332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