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就是少雨,影响农作物生长,会造成产量的降低,容易给“民以实为天”造成困局,所以上至天王老子下至黎民百姓,都非常规关注。旱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至今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所以没有办法能够真正的控制。古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听天由命,虽然也有关爱和救助,然残不忍睹的现象仍然常见于历史的记录中,现在除了打井和引水灌溉,种子和经营技术还是起了不少的作用,再加上政府的关爱,比以前是好多了。可危机与忧愁仍然显现在灾区人的脸上。
旱,影响人的幸福生活,就算是有经营技术和能力也没办法,少雨缺水影响人的生存,历朝历代都有因此而搬迁的。
涝,就是雨太多了,水太大了,给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损失,水火无情,一点都不假,倾刻间就能让人阴阳两隔,多年的辛勤积累就会毁于一旦。有人曾在大雨之后痛心地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下子回到解放前,说明大雨和大雨形成的洪水可怕。
风调雨顺就是对年景好的形容,什么麦盖三场被枕着油馍睡,就是说一年吃的都不用愁了。风,真的能把雨调顺吗,让人不受旱涝之苦,永享安宁与快乐吗,说不清楚,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不信神鬼上天,人类的研究都快要上到其它星球上去了,地球的自然现象至今还没有研究透彻,还不能真正的左右自然规律为人类生存服务,还要不断的为自然变化付出自己的劳动成果。
近几年,不知是不是地球运转规律异常了还是咋的,雪灾,雨灾,旱灾,几乎就没断过,一会儿西南数省大旱,要全国人每人捐一瓶水让那里的人喝,工农业生产肯定不用多想,受损失肯定不小,一会儿城市被淹了,泥石流把县城都埋了,虽然我们全国一盘棋,可以相互帮助渡过难关,可必竟是要伤肋骨的啊。无耐,政府汇综专家意见,认为是水利设施投资多年来欠帐太多所致,所以决定未来十年要投资四万亿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果真如此,我们就不用担忧了。可是总觉着修些水库、水渠,只能多保存些水,少浪费一点水,打些深井,只能是应急,并不能解决水的总量分配,也就说风调雨顺。雨多次适量,水长流,就算没有以上的水利设施也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一下雨、风和地球表面的关系(不知道这可能不可能),研究一下自然生态的留水,贮水,用水的技术,也许那些还未被我们真正认识的领域里,能给我们很多有益的思考。天上的雨来自地球表面的蒸发是毫无疑问的,风可以调动雨往那里落好象也是有点道理的,如果我们能掌控住风,让风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愿望,那该多好呀。这可比南水北调,或把渤海的水调往罗布泊的想法有意义多了。
初步研究,天然林地、自然湿地对降雨的截流、净化、贮存和缓慢释放的效果,对人类生存是最有益有利的,这不单单是水分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风对雨的分配。河南省卢氏县天然林面积大,当地就曾经流传着“天不旱卢”的传说,当然和周围相比也不能太孤立,孤岛效应是不会长久的,甚至会在大环境的左右下形成恶性循环。
天然林地和自然湿地对风的左右对雨量的分配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不过你进到这些区域里感觉是舒服的,不会有旱和涝的感觉,当然其它原因引起的地表水位急剧下降是另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