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双方再次共同携手,举办首次中俄小白额雁保护线上国际交流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小白额雁东部种群规模及未来联合研究”。
此次参会的主要人员有中方代表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家,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路保护区成员代表;外国代表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日本山下鸟类研究所、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研究所等专家,以及NGO组织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EAAFP)和国际鹤类基金会的代表。
会上,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冰岩带生物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EAAFP)雁鸭类工作组协调员、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负责人分别致辞。随后,国内外专家就小白额雁东部种群的研究做了专业报告,报告分享了小白额雁在针叶林繁殖地的研究、小白额雁重点换羽区航空调查,在日本、洞庭湖、鄱阳湖越冬地小白额雁东部种群概况、小白额雁中国越冬种群的监测方法及结果,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经验等内容。
中俄专家及联袂保护区成员在会上还开展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内容包括国内越冬地及停歇地小白额雁种群同步监测、迁飞期追踪监测、环志与卫星跟踪监测、栖息地管理、公众自然教育等,这对落实好小白额雁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期间,中俄还就彼此关注的内容进行了提问与回答,并在两项重要内容上达成了广泛共识:一是各方均认为充分利用卫星跟踪监测数据,对科学、高效开展小白额雁监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EAAFP)的指导下,国内保护区及相关科研机构成立单个物种专项调查组,共同开展小白额雁的种群专项调查工作。
2023年12月10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冰岩带生物问题研究所签订了关于小白额雁保护的战略合作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