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鹰潭:从“好口子”到“海西桥梁”

媒体:鹰潭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5/23 9:09:04

    风雨鹰厦线。鹰厦铁路是穿越鹰潭的三条铁路干线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建设的第一条入闽铁路。当年,为了对台工作的需要,鹰潭成为“前方的后方,后方的前方”,鹰厦线成为战术通道、战略通道。

    鹰潭人这样解读,说福建是对台的前方,鹰潭则是福建的后方,说江西是对台的后方,鹰潭又成了江西的前方。抚脉鹰潭改革开放30年历程,因为这一区位特点,鹰潭的发展脉络总是与福建、与海西紧紧相联——

    上世纪80年代,福建得改革开放先机,鹰潭交通枢纽优势显现,实现了从乡级小镇到设区省辖市的三级飞跃;

    走进新世纪,特别是2004年海西战略跨过武夷山脉,鹰潭的区位不变,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却发生了巨变。

    “海西战略为鹰潭的腾飞提供了大平台。”鹰潭市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入闽通道,“好口子”谋“好日子”

    “一条小街一个巷,一个公园一只猴,一条扫帚扫到头。”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鹰潭小镇的真实写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建从对台前沿成为改革开放先行省份,经济活跃,物流涌动。对接福建沿海开放城市,鹰潭因“东连江浙,南控瓯闽”,位于浙赣、皖赣和鹰厦三条铁路大动脉的交汇处,交通区位优势日渐显现。鹰潭,1979年升格为县级市,1983年升格为省辖市。

    在鹰潭火车站,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鹰潭是个好口子”非常醒目。1985年2月,邓小平南下视察,望着火车站里繁忙的货物运输,风趣地对当地领导说:“你们鹰潭不错嘛!五颜六色呀(指物产丰富),交通枢纽嘛!”“鹰潭是个好口子,有发展前途!”

    鹰潭紧邻光泽、武夷山,与福建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人脉相亲,交往频繁。鹰潭的母亲河信江河发源地在福建光泽,两地在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有着很好的协作。

    鹰潭市招商协作局副局长邹韶山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鹰潭是铁路进出福建的唯一通道,大部分入闽物资要经过鹰潭,而福建的物流也要经过鹰潭送往全国各地。”

    鹰潭因此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很快成为江南最大、全国前三的铁路编组车站,物流、人流让这个城市充满生机。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走向纵深,鹰潭人认识到,在江西11个设区市中,鹰潭面积小,只辖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人口只有120万,城区人口只有12万,经济要素的集聚能力有限;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居江西全省第三,但经济总量却是倒数第一,经济体量不大……

    更让鹰潭人感到危机的是,鹰厦线已不再是入闽的唯一铁路通道,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海西区域内城市间快速通道越来越多,如果不快速地融入海西,鹰潭的区位优势就会丧失,鹰潭的发展将会失去很多机会,“好口子”也就很难有“好日子”。

    面对这个现实,既为海西主体的后方,又为海西腹地的前方,鹰潭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要立足海西,借力海西。

    这种强烈的意识已化为积极的行动。

  借力海西,“好口子”变“海西桥梁”

    鹰潭市区龙头山下有一深潭,鹰潭即因“激流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

    “大气磅礴的海西战略,为鹰潭的再次腾飞提供了一个大平台。”受鹰潭市委书记杨宪萍委托,鹰潭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晓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4年下半年,海西建设纲要一出台,就引起鹰潭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

    几天来,记者走访了鹰潭市发改委、招商局、物流办、旅游局等部门,听到了一个共识——鹰潭小,但把握住区位特点,鹰潭可以从原来的“好口子”跃升为连接海西与内陆广大腹地的桥梁;鹰潭人口少,但桥梁架成,参与海西区域协作分工与产业协作进程加快,原有的物流不仅不会减少,还会增加,这又会带动人流,推动城市做大做强。

    吴晓军分析说,把鹰潭的区位优势继续发挥出来,区域协作是鹰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鹰潭与福建的交流本来就很密切,作为海西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竞争力将大为增强。“无论是党政联席会,还是民间的商贸往来,都十分密切。特别是‘5·18’、‘6·18’、‘9·8’等海西经贸活动,我们年年都组团参加,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尽管经济体量还很小,但辩证地看待鹰潭经济与社会发展,近几年是鹰潭经济全面发展、超常规发展的时期。2007年,财政总收入28.14亿元,同比增长43.3%,增幅居全省第二;地方财政收入12.54亿元,同比增长46.8%,增幅居全省第一;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70.5%,居全省第一,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7.54个百分点。

    鹰潭如何打造连接海西与内陆广大腹地的“桥梁”?吴晓军讲了四招——

    加强经济协作组织活动。鹰潭参加了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协作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通过交流走动,加深了沟通,产业无缝对接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成果。对于海西总体架构下的经济协作,鹰潭一直积极参加,今后也将更加主动地参与。

    加大工业产业对接力度。在海西的区域内,鹰潭与福建经济同质因素少,互补因素多。鹰潭不仅是中国铜都,而且是世界铜都。江铜集团的铜工业储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综合生产能力列世界第九,2010年将挤进世界前三。借助海西的大平台,主动进行产业的分工协作,将实现互惠与共赢。

    推进物流产业协同发展。鹰潭的发展,与福建的物流发展是密切相联的。去年6月23日,首批4个20英尺集装箱货物在鹰潭南站货场完成装箱,直达厦门港后发往国外。这标志着鹰潭与厦门合作的国际海铁联运正式启动。融入海西,把触角伸向内地,借独特铁路优势,构建成现代物流中心城市,这也是鹰潭实现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着力旅游区域协作一体化。鹰潭到武夷山和泰宁都仅两个多小时,三地又属同质地貌,鹰潭已列入海西旅游规划,可以资源共享,同时,鹰潭到景德镇、婺源、三清山也只有两三个小时路程,鹰潭也可成为海西区域旅游向内陆协作拓展的桥梁。

    深度对接,小城市要搞大物流

    来自南平的潘中旭,是鹰潭花园国际酒店的董事长。在他的办公室里,可以眺望蜿蜒穿城而过的信江河,不时听到城郊鹰厦线上列车的汽笛声。信江河经鄱阳湖而入长江,百年不变,见证了鹰潭近年来的发展巨变。

    “随着海西的崛起,作为江南交通枢纽的鹰潭,会日渐成为海西与内陆腹地联系的重要桥梁。你说,酒店还会没生意吗?”尽管2005年才在鹰潭有了自己的实业,但潘中旭对鹰潭并不陌生,“以前福建人外出打拼,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或者西进,坐火车都要经过鹰潭。那时的鹰潭,地面坑坑洼洼,哪里像个城市?”

    “毫不夸张地说,在鹰潭行行都有像潘中旭这样福建客商,处处都有海西的印记。”鹰潭市福建商会会长陈标贤颇为自豪地介绍,闽商在鹰潭投资的企业有350多家,涉及房地产、酒店、超市等领域,鹰潭市仅有两家外地商会,福建商会就是其一。

    在鹰潭人眼里,信江河夜以继日,她的流动不会变;交通枢纽日复一日,她的流动不能变。但是,鹰潭要在不变中求变,这就是借力海西科学发展的平台,让小城市有大作为。

    铜是鹰潭产业的最大特色。依托江铜,服务江铜,鹰潭市提出了建设“世界铜都”的战略,即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铜产业加工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

    鹰潭市招商协作局副局长邹韶山说,随着铜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落户鹰潭的70多家铜加工企业有不少就是闽资企业。“更难能可贵的是,福建一些涉铜企业开始与我们合作,初步形成产业链。比如,和泉州九牧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在龙岗工业新城建水暖卫浴工业园,以海西的品牌和鹰潭的铜业资源强强联手。”

    “大物流,一样要借力海西。”邹韶山说,把鹰潭铁路编组站经营好,让鹰潭成为海西物流的重要桥梁,这一优势不会改变,福建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深水岸线资源富甲全国,这一优势也不会改变。海铁联运无疑是最优选择,况且鹰潭自身还有铜产业的大物流,物流业一定能发展壮大。

    当地媒体报道,去年鹰潭与厦门合作启动的国际港铁联运,对推动鹰潭乃至赣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鹰潭市实施大物流发展思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旅游合作,是鹰潭市旅游局局长黎云积极推进的大事。2006年,鹰潭与南平等地签署协议,联手构建无障碍旅游圈,旅行团和旅游车异地享受同城待遇。素有“千古名岳,道教仙山”之称的龙虎山,是鹰潭打造“大旅游”的依托,但与福建的武夷山、泰宁相比,鹰潭旅游开发起步晚,发展要向福建“借智”、取经。

    或许由于鹰潭与福建前沿还有着不变的情缘,而今,他们期待依托这个平台,在不变的情缘上加入求变的商缘,为祖国统一大业再作贡献。吴晓军道出了这样的想法:“我们正全力打造沿海产业转移的承接热地。这种转移是合理、有序的。比如说,一家制鞋企业一年纳税一千万,我把它引到鹰潭来,确保这么多的税收返还给你。再比如说,能不能利用福建对台的‘五缘’优势,引台资来鹰潭,成立鹰潭—泉州台商投资区,利税再共享。这些模式都值得探讨。”

    临别鹰潭的那个夜晚,记者逛了一圈过去鹰潭仅有的交通路。这条东西走向的道路,南与火车站近在咫尺,北与鹰潭公园相距不远,马路上人来人往,脚步匆匆,许多海西的服装鞋帽品牌专卖店特别显眼。我们相信,鹰潭,这座“海西桥梁”,将更加通达,更加繁荣。 (潘贤强 薛希惠 谢振华)

阅读 1015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