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道教的摇篮,其发祥地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龙虎山。
龙虎山有神奇的丹霞地貌,有宛如玉带、串起99峰的泸溪河。
除了秀美的自然景观,鹰潭还有角山文化、水浒文化、崖墓文化、鬼谷子文化、陆象山文化、血防文化,旅游资源丰厚而出众。
近几年,罩在龙虎山上的光环越来越多,越来越耀眼,龙虎山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
诚如国际自然遗产保护联盟(IUCN)专家保罗·丁沃尔博士在发给龙虎山的考察报告中所言:“龙虎山之行是我今生中最精彩的考察之旅”。
正因为龙虎山的带动,我市旅游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尤其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我市旅游业紧紧围绕构建大旅游这个思路不动摇,咬住把龙虎山打造成为国内著名景区、把鹰潭建成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这个目标不放松,抓住“精品景区、休闲城市、魅力乡村、和谐旅游”这个切入点下功夫,进一步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完善旅游产业要素,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努力发展大旅游,积极开拓大市场、着力形成大产业,推动旅游产业超常发展。
正因为这些年的上下努力,我市旅游产业迈上了新台阶,为打造独具鹰潭特色的经济“小巨人”作出了新贡献。
上篇重点为读者朋友介绍我市旅游业已取得的不俗成就。
[关键词]——旅游思路
[精彩诠释]
在对全市旅游发展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市提出了“以龙虎山景区为龙头,市区为主体,贵溪、余江为两翼,道教文化为特色,‘吃、住、行、游、娱、购’相配套,市区、景区联动,旅游、宗教、文化互动的大旅游格局”的工作思路;明确了打造“精品景区、休闲城市、魅力乡村、和谐旅游”的工作切入点。
正是按照这一思路,我市旅游产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旅游经济
[精彩诠释]
2006年,全市实现接待国内旅游者580万人次,接待境外旅游者4.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4.4%和22.9%;实现旅游总收入15.5亿元,旅游创汇72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4%和24.1%。
2007年,全市实现接待国内旅游者669万人次,接待境外旅游者5.5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34%和28.37%;旅游总收入20.5亿元,旅游创汇93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2%和29.17%。
2008年1—6月份,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6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和18.7%;接待境外旅游者3.87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汇758.6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1%和19.8%。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市旅游业连续三年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增幅都达到20%以上,这一增幅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关键词]——旅游产品
[精彩诠释]
龙虎山六大景区中,仙水岩景区开发已经形成规模,正一观景区、大上清宫景区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以仙水岩景区为主的泸溪揽胜游、崖墓探奇游以及以天师府、大上清宫、正一观为主的道教朝圣游三大主导旅游产品逐渐成熟,以上清古镇民俗采风游、天门山生态休闲游、象鼻山地质科考游、仙人城登山健身游、九曲洲农业观光游为主的配套旅游产品逐步完善。
县(市、区)加快了旅游开发建设步伐,相继开通了余江韬奋故里游、贵溪白鹤湖生态休闲游、耳口、冷水绿色生态游和江铜工业游等一批旅游线路。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工业、农业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旅游产品,全市大旅游框架已初步拉开。
[关键词]——旅游品牌
[精彩诠释]
在2005年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荣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称号的基础上,为扩大龙虎山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7年,再一次全力支持龙虎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龙虎山景区以全票通过的辉煌成绩成功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批“世界地质公园”行列,目前正积极开展龙虎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活动。与此同时,我市还在积极开展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各项工作,力争2009年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
[关键词]——旅游营销
[精彩诠释]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多次在重点客源城市举办旅游推介会和旅游新闻发布会,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
通过举办“中国鹰潭道教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道都铜都、魅力鹰潭”的城市旅游形象和“丹山碧水、道教祖庭龙虎山”旅游形象深入人心。目前,我市旅游客源市场遍布全国各地,分布越来越广,其中华东地区的浙江、福建、江苏、上海等地成为重点客源市场,龙虎山正逐步由华东地区的旅游热点景区向国内精品景区迈进。
[关键词]——旅游配套
[精彩诠释]
全市旅行社由2004年初的18家发展到42家;星级宾馆由8家发展到22家,旅游接待宾馆共34家,床位总数由原来不足2000张发展到6000余张;国家级导游员由97人发展到352人,地方导游员和景区讲解员由121人发展到679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由6000人发展到1.5万人;专业旅游车队从无到有,组建了拥有45部大巴的专业旅游车队1个。实现了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和导游员等旅游要素的超常发展。
市区、景区新建和改造了一批旅游公厕,设置了一批规范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交通道路指示标牌,龙虎山景区旅游公路四通八达,并已全面硬化到位。
[关键词]——旅游规划
[精彩诠释]
旅游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启动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现已通过省内专家评审。余江县《洪五湖、马祖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形成规划样稿。《贵溪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启动。
旅游规划对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描绘了蓝图。
{记者点评}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极具发展前景。
从旅游资源来说,我市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自然资源品质很高,丹霞地貌鬼斧神工,泸溪河水清澈、两岸风光旖旎,洪五湖白鹤湖湖光山色、耳口冷水樟坪高公寨绿色生态优美。其次,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几千年的古老文明,也有现代文明。
难怪国际自然遗产保护联盟(IUCN)专家保罗·丁沃尔博士在考察龙虎山后会说:“龙虎山之行是我今生中最精彩的考察之旅。”
这么品质好的旅游资源,再加上我们有高层次的旅游品牌富集一身,因此只要我们下功夫去做,一定会有新的更大的发展。我们决不能妄自菲薄,而应该充满信心。
毫无疑问,这几年我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纵向比增幅很大,知名度越来越高,成为华东区域著名景区;但横向比,如与武夷山、三清山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只要我们保持奋起直追的劲头,市场占有率一定会越来越大。
我们还发现,已确立的大旅游格局及“精品景区、休闲城市、魅力乡村、和谐旅游”的工作思路,非常符合鹰潭的实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鹰潭的旅游业发展必将产业巨大的助推力。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提出了包括大旅游在内的“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各级各部门十分关注旅游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全社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企业经营”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形成了良好的旅游管理秩序,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让我们上下同心,凝聚力量,化解难题,突破瓶颈,做好“大旅游”文章,不断开拓大市场,努力形成旅游业大市场,确保旅游业占全市GDP的比重有大幅提升,确保群众从旅游业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行动起来,共谋旅游业大发展。用我们的智慧创造鹰潭旅游业的新一轮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