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顺应世界低碳经济、新能源革命浪潮的兴起,立足当地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以“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培育低碳文化”为长远目标,以建设“亚洲锂都、宜居城市、森林宜春、月亮之都”为载体,以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产业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使宜春成为全省生态建设的示范区,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的崛起区,宜居城市建设的先行区,辐射鄱阳湖城市群和江浙沪、长株潭地区的旅游休闲后花园。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宜春市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围绕发展低碳产业,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力争在规划、产业、项目、政策措施等方面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对接。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振兴工程。宜春举全市之力主攻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机械电子、新材料、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等5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50个创新型企业,实施5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尤其是依托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强力推进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和资源整合,争取5—8年建成千亿产业,把宜春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亚洲锂都”。
实施服务业升级工程。宜春围绕建设旅游强市的目标,深入挖掘月亮文化,加快禅都博览园建设,大力发展富硒温泉产业,打响宜春“月亮之都”、“禅宗圣地”、“健康之城”、“生态王国”品牌,把宜春打造成为辐射鄱阳湖城市群和江浙沪、长株潭地区的旅游休闲后花园。同时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文化娱乐业和金融保险业,尽快形成大商贸、大流通、大服务的格局,促使宜春文化娱乐业上档次、上品位。
实施高效生态农业扩张工程。宜春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再创农业大市新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产业化为载体,以项目为龙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135”重点扶持工程,即重点扶持10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30个规范化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50个规模千亩或万头的种养大户,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实施生态建设决战工程。宜春下大力气保护和改善生态,以一流的生态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该市着力保护一流的空气和一流的水质,保护和建设一流的生态环境,全面开展“森林宜春”建设,强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七河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努力形成“生态系统完备、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人居环境优美”的绿色发展体系。
实施“低碳城市”建设工程。宜春坚持用低碳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和设计,以创建国家宜居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导向,以改善交通、优化建筑设计、推广新能源新技术、倡导低碳生活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环境、低碳社会“五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实施基础设施对接工程。宜春加快推进明月山机场、杭南长高速铁路、昌铜高速公路、高安陶瓷铁路专线和樟树盐化工铁路专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洪屏电站、宜春铁路货场、宜春火车站搬迁改造、丰城铁路专线、樟树盐化工码头等工程建设,推进咸宜吉铁路、丰电三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