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米之特,异在水土。淮南之橘,淮北为枳;万年贡谷,耕在故乡。荷桥垄,风吹禾,香气融合仙气;梨坞岭,露结谷,日色化进月色。光照奇特,矿物多样,山高垄深,清泉滋润,地温变异;昼夜温差大,三伏雷电多;溪源连着泉源,山花映着稻花。放眼荷桥贡田,一派风光难觅。田垄上,鸦来啄草;深沟里,泥鳅耕耘。好雨来,青青一片,水声、蛙声、鸟鸣声,声声唤神农;雷电到,林伏草拜,山动、水动、天地动,雷公约见谷神。炊烟袅袅之村落,蛙声一片之田野,株高叶阔,吸四季泉浆;抽穗扬花,沐雨雪霜露。良田着意,孕育神奇稻种,方富温润醇厚、口感纯正、软而不粘、糯而不腻、满口余香之万年贡米;农户有情,种出万年贡米,方有天人合一、自然和谐、良畴美拓、畦畎相望、天地精华之万谷之王。原产地300亩,亩产仅200公斤。春分播种,初冬方收;风吹雨打,含辛茹苦;贡米既熟,举村欢欣。民以食为天,贡以福民口。来一碗,神清气爽;复二碗,汗也生香。
贡米之名,旷世荣光。念万年前,老祖宗披星戴月,驯化野稻于万年。昼伏山川,不知汗流几何?夜望霄汉,岂知神游何方?万年神农接智,万年夸父追日,千万般血泪交流,千万回梦里醒来,千万次刀耕火种,终在正德七年,知县上奏:万年有宝。一罾饭熟,香满皇宫,满座皆惊。龙心大悦,激赏育种之人。然育种之人非唐非宋,能在今朝?从此,钦定荷桥米“代代耕作,岁岁纳贡”。“坞源早”山一程、水一程,梦里兼程,万年人扁担进了皇宫;“坞源早”登祭坛,祭天、祭地,百官跪拜,稻作之祖声誉日隆。悠悠万年,贡米香飘。蛋白质含量高,维他命元素多,美国马尼士博士说万年:那是上帝安排生产稻米的地方。
贡米之奥,文化深藏。遥想古时,荷桥传动人故事:仙女育稻开泉,劬劳千载末见臻功;雷神感仙之忱,挥巨擘以裂泉渠,溉禾稼而泽斯土。天降此土,百谷至尊;神辟此水,贡米之源。呜呼!神话之说,未考其实,万年之民勤劳智慧,千载贡米乃为证。“一粒沙中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堂”。稻米故乡人,一粒米亦能见生命。稻之气数天定,落地生根,投胎泥土;尘土下的盘根,生命内的循环,都在稻穗中绽放;负载生命之精华,完成生命之蒸发,韬光韫玉,藏器待时,显示稻米特殊力量,折射中国传统精神。自此伊始,万年之民,数千里山路水路,千余年风情民俗,箩筐满装朝中故事,扁担挑起他乡风月;一双脚板,将南北之路相连;耳闻目睹,皆朝野笑谈佳话;风来雨往,磨就刚毅个性,遍览人间沧桑。“野稻驯化起于是,烧土成器始于斯,刻符记事源于此,物食易换发于兹”。万年贡米,孕稻作文化,留万年精神。食之贡米,思慕万年,心神俱醉,梦里依稀。
贡米之乡,大有可为。稻作之文化,旅游新亮点。游历万年,睹吊桶环之玄奥,探神农宫之神秘,览仙人洞之深邃,看稻作文化节之壮观,赏稻花仙子之飘逸。精耕细作之历史,宜游宜居之美景,勃勃发发,茁茁壮壮,蔚为大观。今日万年,劲推贡米,运用现代科技,研究开发传统贡米,贡香米、贡丝米、贡糯米、珍珠贡米、贡晚籼米,贡米系列大放异彩,多次荣获部省优称号,为出口质量免检产品。寸土寸金,向科技要效益;尺水尺玉,靠智慧得收成。成立遗产保护中心,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振兴万年经济龙头产品,创下贡米拍卖每公斤1.38万元之天价。稻米之乡,做大、做强、做优贡米,坚持绿色生产,保护优美生态,保持纯正品质,不施化学农药,采用生物防治。誉天然绿色食品,称百姓餐中精品。看今日之贡米,远销重洋,光照九洲,生万年之光芒,拥霭云以入怀,抱长风而向上,振翅欲飞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