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南昌市最繁忙公交线路之一的5路车全部更换了新能源空调公交车;9月23日,63辆新能源出租车也在南昌陆续上路;9月26日,19辆新能源公务用车在南昌启用……时点正暗合了第五届中博会的节拍。“这些车不仅坐得舒适,而且车尾也不会有黑烟冒出。”家住叠山路的姚英华在南昌市高新区上班,每天坐着5路公交车往返,她认为乘坐这样的车上下班,心情会更舒畅。
本届中博会上,绿色经济也如穿梭在城中的车辆一样,成为议题热点,无论是低碳经济与新能源发展论坛的“论剑”,还是市长与跨国公司的掌舵人就“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在圆桌论坛上的各抒己见。对江西来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启动则成为热点议题的最好注脚。
![]() |
使命
探讨绿色经济走向 为全国提供新样本
被称为“开放先生”的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原博鳌论坛秘书长、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秘书长龙永图来去匆匆,他前来中博会的原因正是要阐述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的观点。
对以往的发展模式而言,要生态意味着放弃经济发展,要经济发展则面临生态破坏,这被称为经济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江西却要为这道难题“破题”,使生态与经济有机融合,“不走寻常路”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给全国带来另一个发展的样本。
对此,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有这样的论断:江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地区。如果能够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双赢的发展模式,将为全国各地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现实的示范。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江西发展,有助于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的城市群,形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此外,可以为我国开展国际生态经济合作交流提供重要平台,为展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现实样本。
在南昌举行的中博会,其肩负的一个重大使命,就是探讨绿色经济的未来走向,无论是资本的落户或是智力的支持,都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发展绿色经济发令枪响过,在夺路狂奔之前,首先要做的还是辨清方向。
前瞻
发展适合产业 不是一哄而上
家住南昌市洪城路的赵成启站在南昌国际展览中心的江西展区内,仔细地看着竹制电脑键盘、竹制音箱、竹制鼠标、竹制U盘、竹制床椅、竹制餐具,“这些东西真是环保实用,像这样贴近百姓生活的绿色产业都可以发展”。
赵成启并不懂经济,他只是以平民的视角来看待,却和很多专业人士的观点不谋而合。
第五届中国中部投资博览贸易会重头戏之一的第三届市长与跨国公司对话会在本月26日举行。在此次对话会上,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摩立特集团中国区董事会主席霍泰德等为代表的业界大腕纷纷登台亮相,就“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在圆桌论坛上各抒己见。
霍泰德认为,绿色城市并不是有了绿色环境就可以实现,最重要的是经济体,在城市工业基础上进行比重的调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产业集群,什么才是适合地区发展的工业或者行业,而不是一哄而上。
对于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曾有精辟的阐述: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关系紧密,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只讲发展、不讲保护,结果必然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而只讲保护,不讲发展,只能是守着青山绿水受穷,抱着“金饭碗”讨饭,结果往往也不利于保护。
实际上,江西在招商引资中,已经提出了“只要环保不达标,就坚决拒之门外”的硬指标。也许,在这场思想碰撞后,江西破解世界经济的难题可以抵近、再抵近。
思考
寻求发展和低碳的平衡 不能一蹴而就
与赵成启的乐观不同,在纺织企业上班的宋跃华有着自己的担心,“我也知道环保的重要性,破坏了环境我们生活也不舒心。这些都发展起来了,我是不是就会失业?”对此,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曾经判断:绿色经济及新能源产业将引发全球第四次产业革命。
不可否认,附加值高的企业也许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中国仍面临着就业的压力。
对此,龙永图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低碳行业和绿色基础产业的财富效应和市场前景是十分诱人的,但对于低碳经济,还必须有一个冷静和理智的思考,要按照中国的国情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寻求发展和低碳之间的平衡。不应该放弃制造业和传统产业,即便要向高端产业发展,也必须有一个项目发展到形成基地的过程。他打了个比喻:“没有当年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不可能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更不可能有30年以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所以,搞低碳经济并不排斥传统产业。具体来讲,就是以低碳经济为动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能源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对此,苏荣也曾表示,江西既要注重发展高科技产业,也要考虑就业的需要,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确,发展不能一蹴而就。
龙永图的一番见解也许能给正在寻找生态与经济发展突围之路的江西更广阔的思索空间,也可解除宋跃华们的担忧。
文/图 记者郭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