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国花之案就是一种文化累赘【评】

媒体:大河网  作者:李振忠
专业号:楚鹭伊人 2009/3/11 8:59:32
3月3日《南方日报》报道:“泱泱大国岂能无国花?”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宗立成提交提案,建议确定牡丹为国花,向共和国60华诞献礼。困扰中国几代人的国花评选,再现江湖。

  有没有国花,真的那么重要吗?中国已经泱泱了五千年,却在这五千年之中没有确定哪种花为国花,不是一样文明进步,文化繁荣,国土挺大的吗?因此说,有没有国花,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少一些邯郸学步式的假文明,惟洋是从的文明。

  外国有情人节,中国也要有一个什么中华情人节,外国有圣诞节,中国也要克隆一个圣诞节,外国有母亲节,就有名人提出来要搞一个什么中华母亲节,这不是惟外国人的马首是瞻吗?

  中国曾经很封闭,很自大,很自以为是,小脚与辫子就是明证,跪拜之礼就是明证。然后辛亥革命了,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该走自己的路了,不必崇洋媚外了,但某些人骨子里还有洋奴的意识。比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之说,外国的洋节日比中国的有味之说,其实还是一种奴性哲学。中国文化要独立,要走出自己的路来,未必非要向外国人学什么也要有个国花。

  “国花说”还不妨看看周敦颐的《爱莲说》,陶渊明及隐士们及众多的野老们肯定是爱菊花的,而莲为君子之爱,菊为隐者之爱,牡丹,不过是因为唐朝的举国爱牡丹才盛行于世而已。梅花、兰花,也堪称花中之君子,相信以梅、兰为国花者票数也不在少数,这岂不是侵犯了菊花派、梅花派、兰花派的“独爱爱”?

  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形成国花这个概念,恰恰是因为中国人还爱好更多的自由,起码在花中诸派诸爱之中,封建时代没有对文人及百姓加以限制,否则早就定了不知什么花是国花了。也许某个皇帝独爱狗尾巴草花,定了其为国花你又能怎么样?没有国花,文人百姓还有个花草树木自由之爱,有了国花,恐怕也就形成了万花齐喑一花独放的局面,于文化无益,于花农也无益。牡丹好卖,但恐怕只能适应一部分地区栽植,牡丹独霸花坛就能“引发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和老百姓的花卉消费热潮”,恐怕只是纸上谈花的一厢情愿吧?

  春寒料峭或者是冬季来临的时候,没见几枝牡丹花出现在花市上,因而它不能在冬天和初春“消除中国人多重灾难之后的悲伤”。通常来说牡丹只有一季,其他时候它给人“激发生活的美好希望”的机会还远远不如玫瑰,因此说,牡丹为国花甚至连“宜乎众矣”的要求也达不到。

  没有国花,中国人心中就有无数种的国花,有了国花,反而是一种文化累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举国想方设法振兴经济的两会时期,国花之案,恰恰就是一种不合时宜。

阅读 393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