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资溪讯 (江西日报记者陈青峰 通讯员徐新仁、余进)资溪县12年来坚持推行生态审计,保护绿色生态,发展生态经济,传递好“生态接力棒”,从而催生出丰硕的“绿色果实”。目前,该县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生态示范区等8项国家级生态桂冠。全县城乡满眼是绿、处处是景,森林覆盖率达87.3%,境内16个景区,其中国家3A级以上景区4个,省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9个。
早在2002年,资溪立足自身实际,提出了生态立县发展思路。2003年6月,在全省率先出台“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制”。2005年,把“生态立县”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选定在领导干部“生态审计”上,将森林覆盖率、水质标准、空气负氧离子等38项指标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传好“生态接力棒”成为历届资溪县领导班子交接的首要任务。2013年,资溪再次完善、细化考核项目和标准,对所有乡(镇、场)和县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实行两年一考核、离任再审计,对审计不过关的干部实行严格问责。近年来,先后有18名干部因审计结果不达标分别受到免职、降级等处罚,30名干部因生态保护成绩出色得到提拔重用。
随着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资溪又把对领导干部的“生态审计”深化为对单位和部门的要求。在产业调整和项目引进上做“减法”。关闭了农药厂、化工厂、造纸厂等高污染企业,规范压缩高消耗木竹加工企业140多家,建材企业从70多家压缩到9家。同时在绿色产业发展升级上做“加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有机中药等绿色产业风生水起。全县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近20万亩,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大觉山、法水温泉、九龙湖等景区做大做强,今年以来接待游客16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