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大美生态。倚靠着这大自然的馈赠,浔阳江畔迎来送往了多少赞叹?客船、游子,文人、骚客,还有田园山水,诗歌与墨宝……可以说一部九江史,半部山水画,半部生态诗。
生态当是九江城的宝藏,也是全九江人的财富。
市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了“十三五”时期九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为发展战略,聚焦“一心两翼三板块”,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协同推进“五化”,把九江打造成全省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
如何把九江打造成全省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绿色崛起”是绕不开的话题。
建设山水名城,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既是守护绿水青山和碧水蓝天,更是在为“九江崛起”探索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共赢的绿色发展新路。
“一年起好步,三年见成效,六年大发展”打造生态文明的“九江样本”
九江资源极佳,山水是上天的恩赐,文化是人民的创造,名城是历史的积淀,属于九江的“不动产”。
近年来,九江生态环境一直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人均淡水资源是全国的4倍,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长江九江段水质为Ⅲ类,鄱阳湖水质为Ⅲ类,修河水质为Ⅱ—Ⅲ类。2015年,九江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7个、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县1个、生态乡镇67个、生态村63个。共青城市和武宁县成功列入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县;武宁等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为此,省委安排在武宁县召开了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现场推进会。
“可以说,绿色生态是九江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市生态办相关部门负责人熊六政告诉记者,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和省直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市先从政策与规划入手,明确了示范区的定位及建设目标,确立了一年起好步,三年见成效,六年大发展的目标:到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部分领域和区域取得阶段性成果。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资源产出率比2012年提高15%;长江九江段、修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9%左右,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部分优于二级标准。到2020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格局全面形成,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系统质量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
2015年岁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九江市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等相关推进方案。该《实施意见》明确了示范定位,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交通大动脉,积极对接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省沿江开发战略,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打造长江中游绿色崛起先行区;充分发挥九江境内水系纵横、水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重点打造以城区甘棠湖、南门湖、八里湖、赛城湖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典范区;依托九江的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充分发挥九江农业的资源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打造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
“绿色 工业、绿色 农业、绿色 城镇”探索绿色崛起的“九江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不要发展,也不是延缓发展,而是更高质量的绿色化发展。市委书记杨伟东在市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指出,厚植大山大水大九江优势,着力建设宜居宜游的大美九江,做好“揽山入城、拥江抱湖”的文章,做好“依规塑型、以文铸魂”的文章,做好“改旧拓新、精建细管”的文章,做好“兴产旺城、产城融合”的文章,把九江建设成为本地人热爱认同、外地人流连忘返的大美城市。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核心是绿色化发展。“发展生态就是探索‘绿色 ’发展模式,即绿色 工业、绿色 农业、绿色 城镇等,在建设过程中,保护好、利用好生态资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实现九江绿色崛起。”熊六政介绍。
九江要把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好,首先要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努力促进传统产业制造高端化、生产低碳化和产业集群发展。深化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湖口金砂湾等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试点企业建设,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由试点向示范推广的转变,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到2020年对国家级园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园区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和市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并大力培育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9%。
再次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积极推广“猪—沼—果”、“秸秆—食用菌—有机肥—种植”等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并大力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建设,建设一批种养结合的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园;推进庐山云雾茶和修水宁红茶、瑞昌山药、武宁猕猴桃、九江早熟梨等开展有机绿色产品认证,帮助各县区建设好自己的绿色品牌农产品基地。
同时要推进绿色化城市建设。要加强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发展低碳交通运输,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制定城市综合体、公共机构办公场所等能源使用定额标准和效能标准。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绿色新生活行动,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当前,尽管九江的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发展质量还不够高、产业结构不够优、创新驱动不够快等现象仍然存在。我们想要发展,就必须搭乘绿色生态这辆快车,厚植大山大水大九江优势,着力建设宜居宜游的大美九江,要牢固树立绿色民生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创造加快发展、提质发展、跨越发展的九江模式。(九江日报 记者 吴凤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