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流域市、县(区)人大力促当地政府部门建立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
昌江属饶河水系,发源于安徽省祁门县的大洪岭,支流大北水。自北向南流经祁门县、江西省的景德镇市,至下游与乐安河汇入鄱阳湖,全长254公里,流域面积6260平方公里,是祁门与景德镇人民共同的母亲河。
历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昌江河上游的水质一般在国家二类水质以内;但是近几年昌江河水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枯水季节河流水中氮、磷元素含量过高,富营养化程度偏高,工业废水直排河体,造成下游个别断面水质标准降低。景德镇市人大在组织开展环保昌江行活动中,紧紧配合省人大环保赣江行活动的主题,将母亲河的资源保护列为重点,确保母亲河水质安全为责任。2004年6月9日至10日,景德镇市人大环资委组织水务、水文、环保部门人员,在常委会领导带领下,组成考察团赴祁门境内的昌江源头和景德镇市上游考察,双方就建立昌江流域县市人大联谊会共同保护昌江资源进行了磋商。并于同年底,由景德镇市人大环资委发起,安徽省的祁门县和景德镇市的浮梁县、昌江区、珠山区四县(区)人大常委会共同商议,决定建立“昌江流域县(区)人大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工作联席会制度。”规定:每年确立一个主题,开展一些保护昌江河资源和环境的实际工作,并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
去年,以“昌江流域水污染现状与防治”的主题,四县(区)人大常委会分别组织开展了昌江探源考察活动,对昌江主河及其支流的水质情况作了一次全面“体检”。2005年7月25日至26日,在祁门县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四县(区)人大常委会会同环保、水务、水文、林业等部门专业人员共同对昌江的健康状况作了一次“大会诊”,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人大对保护母亲河的关注立即引起了当地党委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今年以来,祁门县围绕建立生态县的总体目标,正式区划界定昌江流域生态公益林56.1万亩。浮梁县人大常委会强化执法监督,促使昌江沿岸的一家啤酒厂实现了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另一家以河螺为原料的食品厂停产,现正在搬出原址。
今年7月13日至14日,两省四县(区)人大常委会的同志再次相聚在一起,共商保护母亲河良策。通过对昌江浮梁段及其支流东河的实地考察和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都显示昌江水质明显改善。会上,景德镇市环保局负责人就如何加强两地环保监管,建立昌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的建议得到与会同志的赞同,指定由景德镇环保局牵头组织该机制建立。据了解,两省在昌江流域防治的协商范围涉及昌江流域内突发性流域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事件、流域跨地区交界水质监测和达标管理问题、建立各重要跨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昌江流域的工业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重大或涉及全局性问题。通过此机制,力求各地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断加强工业污染的防治,积极控制农村及农业水源污染,保障水环境的安全,促进昌江流域内各地区发展的共赢。
来自各县(区)的有关职能部门都普遍感觉到这种联席会制度建立后,他们的工作受到四县(区)人大的共同监督,压力更大了,责任感更强了。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光秋认为,我们共同搭建了平等交流信息,友好协商处理昌江流域水污染事务的平台,昌江母亲河的保护将更加科学化,管理将更加透明化,上下游之间能够在面对面的协商中达成一致认识,从而使昌江母亲河的保护形成整体一盘棋。这也与国家十一五时期对河流重点治理的环保要求相适应。(供稿:景德镇市人大环资委黎小兰陈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