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秀香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孙娟、吴际宇摄影报道:1月18日晚,2017年江西省“两会”系列发布会之三“美丽江西”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主题,省政协委员、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秀香建议,应合力打造以鄱阳湖生态体系(包括五河)为代表的山水田林大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与生态发展相结合的样板,打造一批别具一格的“悠”、“秀”和“绝”出来。 实施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 2016年12月1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和中央组织部联合颁布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的依据。 “我省应出台相应细化的指标体系和目标体系,并尽快推广实施。”在李秀香看来,江西生态文明建设最为出彩最有亮点的工作是打造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样板,应大力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李秀香表示,江西出台的关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选取宜春市、抚州市、兴国县和安福县试点,编制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无疑是重大的制度突破,需要逐步贯彻落实并推广。 把鄱阳湖及其流域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亚洲最大湿地,中国最大的‘大陆之肾’。”李秀香提出,这是不可复制的、唯一的特色资源禀赋,必须合力打造以鄱阳湖生态体系(包括五河)为代表的山水田林大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与生态发展相结合的样板。 “鄱阳湖地区在治山理水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强,应监督和管理流域内城市及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净化工程。”李秀香说,应鼓励城市积极创建和申报国家节水城市、水文明建设城市和海绵城市,让江西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李秀香表示,江西的生态潜力巨大,但还养在深闺,一定要把鄱阳湖及其流域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此为带动,打造一批别具一格的“悠”、“秀”和“绝”出来,合力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环境敏感区等区域制定高严格水污染排放标准 “要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与保护制度,推行‘河长制’、‘山长制’,建立以鄱阳湖为核心,以‘五河’为纽带,干支流、上下游市县政府共同参与的河湖管理制度,加强跨界流域水质及水量断面监测,建立跨行政区的水环境保护奖惩机制。”李秀香强调,应在环境敏感区、生态脆弱区、水环境容量不足的区域,制订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标准。 李秀香说,应创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和交易制度,对水流、湖泊、森林、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重点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全面推行矿业权评估、挂牌、交易制度。 “把重要的生态资源产权收归国有,从而彻底解决长期存在的生态资源权属不清、所有者缺位,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李秀香建议,启动鄱阳湖流域跨省际、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的规划和实施,建立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对接机制,使环境执法更加快速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