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人员在南矶山保护区为放生白枕鹤摘下头套 杨沛熙 摄
1月19日15时,从北京飞至江西南昌的MU5174航班落地,一群“叽叽喳喳”的特殊“乘客”在飞越了1300多公里后,终于抵达了“新家”。它们是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2015年11月“雷霆行动”中收缴并救护的454只野鸟,目前已全部在江西境内的自然保护区放飞。 外省区的野鸟运至江西放飞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如此大规模的异地放飞比较少见。这454只野生鸟儿中,除了画眉、八哥、红嘴相思鸟等比较常见的鸟类外,还有两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枕鹤。 为什么要将鸟儿长途跋涉运至江西放生?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胡严说:“画眉、八哥等属于典型的南方鸟类,在北京没有自然分布,如果冬天放归到野外,不是冻死就是饿死;而在江西,它们属于自然分布的鸟类,栖息条件适宜。白枕鹤是北京的冬候鸟,一般只在春秋两季过境,现在它们的‘大部队’早已南下,有一部分就聚集在江西鄱阳湖附近。” 在南昌昌北机场货运站,一辆货运车载着一个个蒙着“面纱”的箱子缓缓开了出来。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饲养科科长田恒玖介绍说:“飞机托运的鸟笼都是特制的。这454只鸟儿分装在15只大型鸟笼里。为防止它们逃逸和羽毛乱飞,每只鸟笼外都罩了3层防护网,最里面是细的绿纱网,中间一层是铁丝网,最外面是白色的尼龙网。这几天气温持续下降,怕体弱的鸟儿扛不住,有的鸟笼外,还在铁丝网和尼龙网中间,苫盖了一两层透气的棉布。” 1月19日15时30分,当最后一箱鸟儿被抬上车后,这些鸟儿踏上了前往新家园的最后一段旅程。 据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党委书记涂晓斌介绍,除了两只白枕鹤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生外,其余鸟儿都在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生,这些地方都有它们的“亲戚”。 16时40分,鸟儿被运至放归地点,一个个鸟笼摆放整齐,只待笼门打开。 简短的仪式过后,罩在鸟笼外的“绿衣”被层层脱去,在鸟笼被打开的刹那,几百只鸟儿飞向蓝天重获自由。鸟儿们起初并没有飞远,而是在附近树上错落停下,“叽叽喳喳”的叫声仿佛是在道谢,又仿佛是歌颂生命、歌颂自由的赞美诗。百鸟争鸣的景象令在场人员深受触动,“这些鸟儿的叫声真是好听,它们是大自然的精灵,我们人类一定要保护好它们,也保护好它们的家。”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长董光明说。 1月20日11时,两只白枕鹤也抵达了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放生地点。 湖面上的风呼呼地吹着,但凛冽的寒风吹不透参与放归的人们心中的热情。鸟笼刚打开,两只白枕鹤就迫不及待地钻了出去,飞了一段又落下,在湖内闲庭信步,似乎对“新家”很满意。工作人员目送两只白枕鹤远去,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涂晓斌说:“放归后,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将针对这些鸟儿做好野外观察记录。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已对此次放飞野外的白枕鹤等部分鸟类佩戴了环志,将对这些鸟类的迁飞规律、生活史等进行更深入研究,为更好地保护野生鸟类提供科学依据。” |
(作者: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刘小虎 通讯员 杨沛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