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原创 作者:老黑
专业号:老黑
2017/3/16 15:30:02
老林见闻录(32)
去往毛家山的路非常崎岖,可以形容为地无三尺平,不上就下,象胳膊肘那样的弯很多,坡有楥的也有陡的,路边有长着绿油油麦苗的梯田,也时常见怪石嶙峋缝隙里伸到路上的酸枣剌。
中条山和其它山区一样的是也有几里远一家住户的,完全是人随地走,因为山里交通条件不好,想省力气,在改变不了环境的情况下,就得顺应环境。
毛家山村应该是此地一个象样的集镇,这里居住有二十多户人家,也具备货物集散的场 地。但又不象集镇,因为没有见到旅馆、饭店和商店。住宅建筑设计还是比较原始的靠山窑,窑面设计多以土木为主。
窑脑多以简单修善为主,窑脑边崖长满了荆棘和迎春,院里有种植果树的,有种泡桐的,门前则种的是国槐。
村民经济还是不太宽余,从居住条件上可见一斑。
草房,很久没有见到过了,只有山里还保存有这样的建筑风格,我家原来灶房就是这种草房,只不过开门不是在山墙,而在前檐。
现在见不到这样的标语了,文革时期可是到处都是。
这应该是知识青年刚来到村里时的心情,对未来的渴望让他们不顾一切,对信仰的憧景让他们跃跃欲试,时代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和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