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张小娟、记者张鹏报道:新余市按照“村组保洁、乡镇收集、县区转运、市处理”的运行模式,坚持以32个涉农乡镇为重点,从经费保障、村庄保洁、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使农村公共区域和村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变。
新余市在总结以往工作做法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推出“四个转变、两个覆盖、一个改善”的工作新思路。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由被动应付向市场化运作转变,由抓新农村建设点向所有村庄全覆盖转变,由单一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和全民参与复合转变,由常规布置检查向明查暗访强力推动转变;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农村保洁员队伍全覆盖,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真正把农村建成“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
该市因地制宜,选准处理模式,建立了“村组保洁、乡镇收集、县区转运、市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同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管干分开”的市场化保洁手段,通过采取服务外包方式与保洁公司签订保洁合同的方式,把农村生活垃圾保洁工作推向社会。目前,仙女湖区所有乡镇和渝水区鹄山乡等地正在探索这种保洁模式。为了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该市做到了“三个相对固定”,即居民每天在相对固定时间,把垃圾投放到相对固定地点(垃圾桶),保洁人员在相对固定时间打扫卫生,并将垃圾统一运到村级垃圾堆放点(垃圾池),再从村级堆放点运至乡镇垃圾中转站再到市生活垃圾发电厂。
加大投入,不断完善配套设施。2015年至今,该市各级财政共投入9855.45万元,为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提供有力保障。即:每个乡镇建有一个垃圾中转站并配有一台垃圾中转车,每村至少配备一名保洁员和一个垃圾池,每名保洁员配置“一车一铲一钳一帚”和保洁服等作业工具,每户农户配有“两桶一袋”(干湿两类垃圾桶、有害有毒垃圾袋)。截止目前,全市32个涉农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29个,配有垃圾收集车87辆,配备农村保洁员4446人,垃圾池7723个,垃圾桶32980个,清理垃圾56.1万吨。垃圾治理工作已覆盖32个涉农乡镇(办),384个村委,3656个自然村,全市农村“脏、乱、差”现象逐步得到扭转,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观。
该市强化环卫队伍建设,按照5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的要求抓好了环卫队伍建设,全市配备农村保洁员4446人,实现了村组保洁员全覆盖;同时,积极发挥充分发挥农村“五老”、农村妇女监督主体作用,监督农户遵守卫生管理制度和保洁员履行工作职责。强化推进机制,市县乡三级同步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一暗访、半年一小结、年终一考核”制度,检查结果与评先评优、经费补贴挂钩,有力地调动了全市各县区、乡镇和村的工作自觉性,推动了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