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说聊斋(老林聊斋208)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心头来。鬼也不是那个鬼,怪也不是那个怪,牛鬼蛇神它倒比那个君子更可爱。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恢谐,几分玩笑几分感慨,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这是我抄的歌词,乔羽写的,我感觉有意思,就抄了来装门面。其实,我的“老林聊斋”最初命名,也有孤假虎威的意思,希望我也能傍着真正的“聊斋”,享受点儿人言的光辉。只是我的闲侃总也上不了台面,这可能与我不喜欢读书看报的陋习有点儿关系。好在不指望这本事挣米下锅,只是让思想里有点想头。听说这些动作也是锻练身体的好方法,于是就在想当然中跟着日月星晨走了过来。可是,我的聊技实在是太差,只能是山林里不成小溪的汩汩之水湿,难以与真正“聊斋”大江般的汹涌波涛相提并论。我的文字排列,虽少与人有益,却能让自己在日月轮回中,时常品出点儿别人不可能给的味道来,也不算一无是处。
其实我觉得,“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不敢说蒲松龄是庸人,最其码是闲人,有空,种种地采采菊,如陶翁那般隐于山林,不也是一种高雅的生活么,为啥要想些无稽之谈,编在情理之中,让人闻之觉得有也对无也对,信则有不信则无呢。多少人因此夜不能寐,多少人因此断送了锦绣前程,多少胆小的人会在想象中担惊受怕,多少胆大的人却超出常理挺而走险。不过,老先生的文字,不管来多少次“焚书坑儒”,都不能有“诛心”的效果,权势虽心照不喧却无可奈何,这也许就是他文字的生命力所在吧。老先生音容笑貌早已不为人所知,更不用说他那成为粪土的皮囊,可他的文字却仍然栩栩如生。
没有大智慧,就当为庸人。不求文字留青史,翻开品时,能在心中笑出几声,就可能年少几个小时,最主要的是,全身潮动一回,生理循环加快,有可能会让积淀在循环渠道里的毒素,通过正常的或非正常的路途排到体外,收到科学技术都想象不到的效果,这就是养生或挣钱呀,不是稿费,是笑出来的效益,也许一笑,真的能值千万金呢。不怕医生有意见,更不怕因此造成市场物流受挫,带来区域性经济危机,我高兴了我如意了我幸福了,难道不值么。“老林聊斋”,一个老林业人的无事春秋,聊到你心里啦,别介意,喜笑怒骂都在情理之中,只要你高兴快乐就好。感觉神经质,就跨一大步迈过去得了,人生所遇,无聊的多了,那差这一个。
“聊斋”意在现实社会,文字有趣耐推敲,有捉刀效果却无把柄予人。故事虚无飘渺却情浓理通,爱恨都在其中,虽多叙风月之事,却直击人生真谛。
“老林聊斋”是想立意风月,闲话无稽山林事,可不知怎么,这幅画画的,咋看都不是那么回事,总觉着如树冠下的草一样,不丰满,瘦的不待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