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赣商的标志性建筑——万寿宫

媒体:中国赣鄱文化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11/16 8:13:26
 

       自明初以来,在京都以及各省省会几乎都建有万寿宫,在全国城乡可说是星罗棋布。天津的万寿宫,建在闹市区,其规模与南昌的万寿宫不相轩轾。汉口的万寿宫,是一个布局严谨、错落有致的庞大建筑群,其色彩之富丽,雕刻之精细,为南昌万寿宫所不及,属武汉镇翘楚性建筑。云南省由北向南,直抵滇缅边境,万寿宫比比皆是。就连赣闽交界,峰岚如攒的边远山城长汀县里也有一座万寿宫,抗日战争期间成了流寄到此的夏门大学的临时校舍。

  万寿宫是赣商的标志,赣商的广告,也是赣商财富与实力的象征。万寿宫既为旅外乡人开展亲善友好,祭祀活动的场所,又是商人、待仕或者下台文人们议事与暂住的地方。壮观、雄伟的万寿宫建筑显示了赣商的辉煌。

  赣商在明朝前期独领风骚,在明朝中后期及清朝前期与晋商、微商成三足鼎立之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国内政治、经济大格局的变化,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赣商在活跃了500年之后,最后走向衰落。1、盖全国甚至异域的神庙

  南昌城内的万寿宫可惜毁于“文革”。数年前,南昌市民要求在原址上重修万寿宫的呼声很高,由此可见许逊在江西人心中的地位。像福建人在各地修建天后宫供奉妈祖作为福建会馆一样,近代江西丰城人在新加坡修建了一座万寿宫,这座巍峨的江西会馆至今已耸立了整整70年。在菲律宾的碧瑶市,江西人所建的万寿宫成为一道景观。目前,云南省曲靖会泽县的万寿宫和湖南凤凰古城的万寿宫风采依旧。

  标明包括文化、经济在内的湘赣互动时间表,但从各地的县志及一些古文稿中,我们经常会找到湘赣互动相关的文字记载。而且历史上江西移民于湖广、江右商帮(泛指江西商人)的振兴史等都表明湘赣两省人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清时期在湖广还流行着“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民谚。最为突出的证明,便是江右商帮从业者所建、覆盖全国各地甚至异域的万寿宫。这些供奉许真君的神庙就如刻着赣文化的印章,被江西先人走到哪里,盖到哪里。今天在滇、川、湘、鄂各地,还现存不少万寿宫宫宇和遗迹。到了明清时期,万寿宫更是发展到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清末民国年间在这里经商的江西商人,不但成为古城凤凰最富有的阶层,而且留下了一座著名的风景名胜:江西会馆万寿宫。可以说,遍布各地的宏伟壮观的万寿宫会馆已成为最引人瞩目的赣人人文标志建筑。许真君成为赣商的文化偶像

  万寿宫建得最多的是在四川省,共有300多个,北京的江西会馆(万寿宫)从明初的14所,到清光绪年间增加了51所,占北京387所会馆的13%。这些究竟传递的是一个怎样的信息呢?

  名列中国十大商帮的江右商帮的从业者们也以他们“积极活跃,不避艰险”及重“贾道、讲诚信”的良好声誉开创了从元代及清代500多年的辉煌,并最终确立了其在中国商帮史中的重要地位。几乎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流布四方的江西商人,只要完成了一定的原始积累,就会不约而同做起的第一件事情——建造万寿宫。在他们的眼里,无论大富还是“小康”,无论是团伙还是独步于江湖,都忘不了赣人的人格神——许真君。从某种意上讲,许真君已成为赣商的精神文化偶像,而遍布全国各地的万寿宫是赣商财富与实力的象征。雄伟的万寿宫也因此成为旅外乡人开展亲善友好、祭祀活动的场所,更是商人、侍仕或者下台文人们议事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000多所万寿宫分布在全国各地,云南省由北向南,直抵滇缅边境,比比皆是的江西万寿宫。

  赣文化内核也有创业经商的传统,江右商帮虽然不及徽商、晋商,但以其人数之多,操业之广,渗透力之强为世人瞩目。在社会结构中,经济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经济的成就体现就是文化的成果,特别是物质文化;而文化既包括存在于典籍中的文化思想、理论和文学艺术的观念文化,也包括体现在民风民俗和老百姓精神心态、行为习惯中的行为文化。古代江西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大基地,江右商帮的从业者自然而然地会受到儒家“诚信”、“修身、济民”文化的影响,敬仰那些为民除害、清正廉洁的英雄。而生性聪颖,医病救人,为官清廉的许真君,自然受到百姓的爱戴。这从当时流行的民语“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指许真君)活人,病无能为”可以看得出来。许真君辞官回归南昌县故里后,又组织群众治水救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许真君死后,江西人民为了纪念他,便在他的故居建立了“许仙祠”,即南昌西山万寿宫的前身,受到江西人的顶礼膜拜,而这个祠实际上是精神物质化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出一点,江右商帮从业者虽然身在商海,但骨子里还是存在着赣儒家文化的因子,许真君成为赣商文化偶像实际正是当时的精神文化对经济的巨大影响的结果。象湖公园万寿宫样式的背后

  在江西南昌城南象湖的波光潋滟处,有一座建于当代的万寿宫,巨大的牌坊和宫宇巍然屹立。为什么一座现代化的公园一定要建一座远古样式的建筑呢?对此,郭杰忠博士认为,文化传统作为一定民族内在的精神观念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地域经济发展的标志,经济发展的最终体现点就落实到文化上,其竞争的优劣就直接表现在文化上,文化既是经济发展之根,又是经济发展之果。象湖公园作为一处文化与经济的载体,不建现代建筑,而建万寿宫,体现出赣传统文化对现代经济及人们思想上的影响已超越了时间与空间,深入到赣人的骨子里、血脉中了。

  在近代,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做法,湖南是走到了江西及全国的前列的。湖南人聪明地利用了湖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影视湘军、出版湘军等异军突起,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不仅形成了闻名全国的“湘军”文化产业,而且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在江西,近两年虽然也出现了江南都市报这样将当代文化与经济结合得比较成功、值得借鉴的例子,但毕竟这只是个别现象,总体来说,赣文化产业的发展仍是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这也许就是我们江西近代相对落后的原因吧。目前浙江、江苏等省为了应对经济文化的激烈竞争,纷纷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兴市的发展规划,增加经济社会发展中文化含量,反映出决策者超前的战略眼光。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只有大胆地革故鼎新,才有生机与活力。湘赣文化是湖南人、江西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构成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而当代湘赣经济的大发展,只有摒弃湘赣文化中小农和小生产的狭隘保守、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等落后意识,倡导推动干部群众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开放、进取、变革、创新等思想观念,创造和培育有利于干事、干成事,有利于创业创新,有利于快速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大力弘扬湖湘文化中坚忍执著、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思变求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赣文化中宽厚淳朴、坚韧倔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等精华,才能使湘赣文化真正成为推动两省经济发展持久的内在动力。

阅读 1293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