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铅山明清古街旅游整合项目和神仙洞府旅游景区投资签约仪式在县旅游局举行,总投资为6.575亿元,投资人分别为铅山县非煤矿山企业负责人蓝少春和个体煤矿老板张火旺。至此,铅山县新招商的11个景区、景点建设项目,有9个被个体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包揽,总投资为16.3亿元。矿山企业从地下转到地上,从挖取资源到保护旅游资源,企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可喜一步。
铅山县旅游资源丰富,县城所在地河口镇有“万里茶道第一镇”之称。铅山又是矿产大县,全县有煤矿47座。如何引导矿山企业转型?2011年底,铅山县提出“旅游崛起”发展战略。2012年,县财政在预算中安排10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基金,2013年、2014年均增加到1200万元。按照旅游总体规划,铅山共推出明清古街旅游整合、擂鼓岭旅游景区开发、黄岗山龙岭国际度假村等11个景点、景区招商项目。推介这些项目时,县里将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作为招商重点。县旅游局局长吕建忠介绍,这些企业老板都是本地人,手里的钱都想有个好的投资渠道。为此,县里请来专家学者给矿老板上课,面向矿山企业举办旅游项目推介会,组织矿山企业负责人到国内著名景区学习、考察,激发本土企业家的投资热情。
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得到矿山企业的响应。钱武彪过去挖过铜矿,后来又办铅锌矿,现在投资3亿元新建擂鼓岭旅游区,他对记者说:“资源越挖越少,总有枯竭的一天。虽然做旅游需要长期的投入,一下子看不到效益,但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他聘请了国内一流的公司做策划,仅设计费就花了400多万元。张祥火挖了20年的煤,现在转行搞旅游,投资1.5亿元建畲族民俗风情园,他对记者说:“搞了这么多年矿山,就怕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我选择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事业。做旅游让我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