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进贤发现一批古文物 古井底可容数百人

媒体:南昌晚报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8/10/21 13:42:10
      湿漉漉的古井边,农妇清洗着河鱼,井水清澈而甘甜;长长的古墙上面,灰瓦覆盖,杂草蔓长,墙中的红石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冠盖数十米的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像一把巨伞挺立,古意悠然。
       这是记者在进贤前坊镇新刘村、属垅村等几个村庄采访时寻找到的一批古文物……
       咸丰古井井底可建大房子
       昨天,记者在进贤县文管所的黎昌荣带领下,找到了这口坐落在进贤县前坊镇新刘村的古井。
    “90多年了,偶有天旱,村里另外5口水井没水,而唯独这口井从未断过水。”该村一位90多岁的老人告诉记者。
       记者眼前的这口井,直径宽约1.5米,井圈是一整块麻石凿成。井圈上刻有“咸丰丁巳年八月公立”,字迹虽有磨损,但仍可清晰辨识。井旁还有一对石狮蹲守,石狮的雕工古朴,细腻,仿佛见证了古井的岁月沧桑。
       记者俯身蹲下,见水井很深,看不见底。井内壁呈八边形,井的四周青苔和杂草萦绕。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曾花了几天的时间,不间断地把井水抽干后,派四十多位青年到井下清淤。这些青年上来后说,井底很开阔,有几百平方米,都可以建一个‘三进三出’的大房子了。”该村村民对记者说道。
       这口井到底是什么年代开凿的?进贤县文管所工作人员表示,咸丰丁巳年为公元1857年,距今151年。从字迹和字体来判断,可以断定这些字是咸丰年间刻下的。但据当地村民反映,刻字只是为了铭记修缮水井这件事情,至于水井的具体开凿年代,应该是先民在这儿定居时留下的,很早就存在了。
       至于这口水井为什么水量特别充沛,记者特别电话咨询了江西水利勘探专家,他们认为这口水井有可能开凿在一条地下暗河上,估计与地下水脉相连。
       古墙红石浮雕图案鲜艳精美
       从新刘村往北走,记者一行来到前坊镇属垅村。该村有百年古樟、苦株树七十余株。
      “这个村里有残留的城墙,我带你们去看看。”进贤前坊镇副镇长胡光带领记者来到村南一面长约三十米的古墙前。
       这面古墙高约四米,厚约四十厘米,由红石和青砖砌成。古墙上的红石浮雕门楣刻有祥云、瑞兽、花鸟等吉祥图案,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浮雕的刀法隽秀、细腻。古墙上端灰瓦覆盖,杂草蔓长。虽历尽岁月沧桑,风雨驳蚀,仍然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从县志上可以查到,属垅村在清初便有文字记载,但并无详细记载。该村与南昌县交界,这堵城墙可能是古时为了防止外人入侵而修建的。”胡光告诉记者。
       在古墙后面,记者看到距离墙的三米开外,有7-8栋徽派民房,至今仍有人居住。
       属垅村村民对记者说,当地村民大多姓胡,具体来历无可考证,不知是什么年代聚居形成的。
       专家考证:属垅村古墙不是城墙
       一个普通的村里,怎么会有城墙呢?记者心里充满了疑问。
       昨天,记者将采访中拍摄到的古井、古墙、古树、古民居等一批古文物照片拿给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许智范研究员看,并向许研究员请教。
      “从建筑样式看,说古墙为城墙的证据不足,首先是墙的厚度不够,青砖的砌法也不对。而且该古墙没有城堞。因此古墙只是高大的围墙”。许研究员说。
       在属垅村的古墙上,记者看到,3块大的青石门楣上没有刻一个字?这又是何故呢?
      “属垅村应该是外来迁徙而去的,或许是当时某个官宦或是富绅,为了隐姓埋名,或者是期待后人能获得更大的名誉,再来刻字。”共青文学院院长张友茂表示。
       发现进贤前坊镇新刘村、属垅村的众多古文物后,该县文管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交通缘故,一直没有到过属垅村,这次在属垅村发现众多古文物,对于考证南昌建筑起源、南昌人口迁徙历史都有积极的作用,他们将组织专家进一步考证。
阅读 351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