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发展个私经济 促进农业开发

媒体:原创  作者:掌上鄱阳湖
专业号:掌上鄱阳湖 2017/5/14 6:58:20

我国十三亿人口,九亿在农村。只有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才能实现达到小康水平这一宏伟目标。因此,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的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水平。怎样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需要我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当前的矛盾

建国以来,我国就确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而农村经济发展为什么仍然缓慢呢?这个问题,是尽快解决农民富裕起来的关健所在。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较之普遍,而主要矛盾是:

幅员广阔,经济落后。由于农业处于基础地位,多年来国家始终把农业作为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的产业,尽可能地逐步增加对农业的投资。但是,由于国家财力的不足,农村又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家投资来解决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的问题。

国有经济相对薄弱。由于交通、能源、通讯等因素的制约,在广大农村,国有经济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去依靠国有经济的帮助和支持。

3、人多地少。相当部分的农村人多地少,造成了劳力过剩。因此,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相对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力需要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转向其他产业。但是,农村中的剩余劳力又不可能依赖于城市就业。

4、科学技术落后。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了教育基础差。文化素质的不足,又制约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进一步发展出,使本来能应用的科学技术得不到合理的推广,反过来又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出。

这种种现实情况表明,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广大农民的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水平,主要的办法是调动农村内在的动力和活力,寻找自己的立足点。上述一系列矛盾,也同时清楚的告诉我们,农业要开发,只有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这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二、开发的思路

农村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在哪里?立足点又在何方呢?笔者认为在资源、在市场,在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十分丰富,蕴藏着极大的潜力和较高的开发价值。而向资源开发,又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唯一便捷的途径。同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最终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依赖的也只有个体私营经济。

1、开发资源

在农村广泛地开发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许多地方不但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也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效。具有800多年香菇生产历史的浙江省庆元县,采取“抓特色产业,兴一方经济”的战略,由以往局部零星生产,发展形成生产、流通、服务一体化的格局,全县70%的农户参与香菇食用菌的生产与服务,年产量达到5000吨,占全国总量的1/6以上,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香菇生产县和集散地。香菇产值超过2亿元,并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河南省原阳县人口近60万,耕地82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92%的是农业人口。围绕“三高”农业开发,积极发展集约经营和个体私营经济,农业总产值达5、2亿元农业综合效益提高22%。有1/3的农民步入了流通领域从事个体私营生产、经营活动,原阳大米被外交部选为驻外使馆的用米。这些例子充分说明,围绕当地资源开发农业,大有妙手文章可做,大有资源潜力可挖,大有经济效益可获。同时也说明,农业开发离不开个体私营经济,农村的个体私营经济只有大力开发农业,才能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反过来说,只有农业开发才能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只有个体私营经济才能有效地促进农业开发。

据国家信息中心最近提供的情况表明:我国粮油加工,从现在起五至八年内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面粉向小包装专用系列发展;二是大米向小包装免淘米发展;三是油脂向精炼方向发展;四是食品将以发展大众化食品为重点。这个信息就为农业开发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以天然香料为例:目前我国香料香精年缺口近5000吨,而我国共有香料植物400多种,已开发利用的只近50余种,大多资源尚未开发,这里就蕴藏着巨大原潜力。再如利用米糠、麸皮提取菲丁,效益十分可观。还有“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开发等,而这些开发,都是个体私营企业可以办得到的,也是他们的“拿手戏”。因此,只要我们去诚心支持,提供服务,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围绕农村资源开发做文章,必然会呈现“靠山吃山山更盛,靠水吃水水更旺”的好光景。

2、拓宽市场

经济学家认为:资源优势不等于就是经济优势,其间必须有一个资源的市场化过程。换一句话说,资源优势必须转化为产品优势,产品优势又要转化为商品优势,商品优势又必须形成市场,然后才有经济优势。目前,我国农村的不少地方,只有自然资源的数量优势。如原料多、产品少,且缺乏竞争力。纵然是转化成商品,也只是仅用于本地市场的初级产品,经过加工能流向外地进入市场的交换增值商品的很少,适销率也很低。所以,难以形成市场优势。

在现代社会,没有资源优势,却可以有市场优势。温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那里资源贫泛,却有较强的市场优势,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据此可以断言,没有市场优势,绝对不会有较好的经济优势。因此,不难看出,不拓宽市场,不把农民引向市场,自然资源就不可能转化为经济资源。面要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便离不开个体私营经济的介入。按照这一理论,形成一个大农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新格局,必须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转变单纯原料性生产的观念,转变传统的耕作观念,转变“会生产、自然富”的观念,从而使农业走向产业化、市场化。

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围绕农村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展开,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新格局。目前,农村社会化服务单一,不配套,产中服务多,产前、产后服务少;种植业服务多,其他业服务少,尤其是科技和信息服务相当滞后,因而直接制约了农村专业分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按照产业化分工协作,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其中,不但可以使自然资源得到及时合理开发,而且能很快形成气候,形成支柱,也符合共同致富的最终思路。

所谓农业市场信息化,就是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最终过到获取经济优势之目的。从而改变目前存在的粗放经营的状况,使农业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因此,必须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步入个体私营经营之道。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向市场化综合性服务组织发展的新路子,改变部门分割,产销脱节的状况。同时,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并积极面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业。

在促进农业开发中,个体私营经济虽然可以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使本身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最终是一种过渡,股份制合作形式,在一定的时期内将会取代于个体私营经济。但在这种过渡时期,开发农业毕竞不可离开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因此,目前的可行之路还只有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促进农业开发,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尽快使广大农民的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水平。

完稿于1999年12月

阅读 440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